山里的种 农民的根 | 仁怀的高粱“芯”
种质资源不仅是农业“芯片”,还是农业种植的基础,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仁怀市在高粱种质资源培育方面下足“功夫”,成功走出一条“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走进高粱种子繁育基地记者观察到,不同于以往的大株高粱,新培育的高粱株“个头”更小。据了解,该品种是在红缨子的基础上,选育酒用高粱,从矮化、早熟、丰产等方面培育而出。
“种子繁育基地一共是35亩。这块基地的高粱就属于抗紫斑病品种,我们需要对该品种进行系统选育,从地里选育出紫斑病比较轻的品种。”仁怀市红缨子高粱研究所科研组负责人陈育彬介绍。
仁怀市红缨子高粱研究所科研组负责人 陈育彬
仁怀市种植高粱历史悠久,从1999年开始种子选育,“红缨子”“红珍珠”等品种,历经八年最终突出重围,成为当地大多数酱酒企业酿酒的主原料。
仁怀市红缨子高粱研究所所长涂佑能介绍,现在收集地方品种资源385份,异地品种资源153份。不管是品质还是产量,目前的红缨子比原来更好。
“我们今年簸箕坝园区栽种两个新高粱品种,红缨子G16和G19。预计今年,整个大坝镇15920亩有机高粱,产值大概在4500万元左右。”仁怀市大坝镇副镇长刘坚说道。
得益于赤水河谷的优良水质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长在仁怀市的高粱具有抗旱、抗病虫、产量高等特性,平均亩产达25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已达541.7公斤。
通过改善高粱基地生产条件,提高耕地利用率,粮食产能提高20%以上。同时,利用订单种植模式,高粱成熟之际,酱酒企业直接入户收购,增加了农户收入。
贵州五星酒业集团茅台镇五星酒厂董事长 焦永权
“我们是直接到农民手中收购红缨子高粱,今年的收购价基本确定在五块钱一斤。今年我们的产能可能是6000吨,需要红樱子高粱大概12000吨。”贵州五星酒业集团茅台镇五星酒厂董事长焦永权说。
14年来,仁怀市红缨子高粱研究所累计推广“红缨子”系列高粱种186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62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750万人次增收80亿元以上。
仁怀市红缨子高粱研究所所长 涂佑能
“我们的种子基地已经规划40000到50000亩。科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都在努力,对我们的酱酒企业保驾护航,还有使我们的农民能够增产增收。”涂佑能说。
山里的高粱种,农民的致富根。当前,仁怀高粱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仁怀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胡洪波介绍,2022年仁怀市高粱种植面积35万亩,产值预计达9.8亿元。
记者:穆小敏 杨泽 曾蕾蕾(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