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长征”| 苟坝会议与新“三人团”
1935年3月9日,中央军委纵队进驻苟坝。前敌司令部和军委机关驻扎在苟坝村一个名叫新房子的院子里。10日凌晨,朱德接到红一军团首长林彪、聂荣臻发来的急电,“建议野战军应向打鼓新场、三重堰前进,消灭西安寨、新场、三重堰之敌”。朱德看了电文后,觉得“打鼓新场”(也就是今天的金沙县城)是通往黔西的必经之路。如果打下这个战略要地,对红军西进开辟新的根据地极为有利。然而,毛泽东看了电文则摇头,并劝告朱德,不可贸然进攻打鼓新场,并建议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认真研究一下。
3月10日当天,张闻天在苟坝新房子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林彪、聂荣臻提出的进攻打鼓新场的建议进行讨论。朱德首先发言支持林彪、聂荣臻的建议。他的意见得到众人的一致支持,只有毛泽东一人反对。尽管毛泽东再三阐述自己的见解,大家还是一致通过了要攻打打鼓新场的决定,希望以战争的胜利来创造云贵川三省地区根据地,求得生存再图发展。毛泽东着急了,向主持会议的张闻天说:“你们要我当前敌总指挥,又不听我的,既然如此,我这前敌政委不干了!”说完就生气地离开了会场。
这时,有人提议说:少数服从多数,不干就不干。结果,会议通过民主表决,将毛泽东的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职务表决掉了。
会后,毛泽东想了又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做会招致不可估量的损失,于是在半夜里提着马灯到周恩来住处,要周恩来晚一点下达命令,还是再商量商量。毛泽东、周恩来连夜找到朱德,三位领导人认真分析进攻打鼓新场的利弊得失,认为不能打固守之敌,不能啃“硬骨头”,应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鉴于情况紧急,中央领导于3月11日晨又召开紧急会议。在形成一致意见后,取消了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下发了《关于我军不进攻新场的指令》的电文。随后,毛泽东提议:成立一个高效、精干并对政治局负责的军事指挥机构来全权指挥军事。因为这一段时间经常召开20人以上的中央会议讨论军事行动问题,会议冗长,常常久议不决,但战机是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这样难免贻误战机。
于是3月12日,张闻天又组织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在战争环境中,这是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在这个机构中,毛泽东事实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因此,这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从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成为了主要的决策者,毛泽东由此掌握了红军的指挥权。
苟坝会议期间,毛泽东审时度势,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被表决掉后,仍顾全大局,力排众议,从而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把中央红军“聚歼”在鸭溪、枫香一带的阴谋,使中央红军避免了陷敌重围的危险,再一次挽救了红军。
苟坝会议在中共党史和军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革命在遵义实现伟大转折的关键环节。第一,撤销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军事决定,使中央红军避免了一次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第二,改组中共中央军事领导机制,成立了全权负责指挥军事的“新三人团”,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第三,为三渡、四渡赤水的顺利实施,为长征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第四,是中央领导集体践行民主集中制的生动典范,对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作出了重大贡献。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