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丨符合这6类规定的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可在贵州参加高考,不受批次限制

动静 | 2020-12-04 17:58

今天(12月4日)下午,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对近期贵州省出台施行的《贵州省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普通高等学校暂行规定》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详细解读,回应广大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

为什么要修订完善和出台“规定”?

通气会上,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介绍,出台《规定》的目的,主要体现为三个需要:形势发展的需要,维护考生正当权利的需要,维护千亿人教育公平、打击高考非法移民的需要。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40多年的不断改革,我国高考制度日趋完善,高考已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

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解读《规定》

但近几年来,有部分人员认为自己子女在原籍地高考进不了录取线,进不了重点大学,纷纷利用外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政策,通过非正常学籍迁移、空挂学籍、违规落户、提供虚假学籍证明材料等手段在我省获取高考资格,通过不正当竞争挤占了我省考生正常的高校入学机会,引起广大群众和广大考生的不满。我们把这部分考生称为“高考移民”!“高考移民”行为,侵害的是考生切身利益,冲击“诚信社会”底线,影响公平有序的高校考试招生环境,影响社会公平公正与和谐稳定的大局!

《规定》的出台,既是各地各部门的鲜明态度,也折射出公众对教育公平的热切期盼,更是维护考生正当权利,维护千亿人的教育公平,更是依法有效打击非法“高考移民”的重要措施。

《规定》的亮点

邹联克谈到,《规定》的整体修订,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高考工作需要,明确了部分特殊群体的报考条件;又对部分内容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的条款进行了完善。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界定外来人员随迁子女的范围;二是明确部分特殊群体的报考条件;三是对调入我省国有企业人员的子女高考报名不再单独作出规定;四是细化有关操作执行的规定;五是加大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力度。

《规定》的重点

邹联克介绍,在本次《规定》修订过程中,就治理“高考移民”问题,我省制定了更为严厉的治理措施。《规定》明确了学籍管理按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原则实行“籍随人走”,严防“高考移民”。一是更加注重引导考生诚信。对外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考试资格审查,贯穿于考生一生,考生行为如实记入其考试诚信档案。考生通过填报虚假信息在我省参加高考,在报名阶段发现的,取消报考资格;在入学前发现的,取消入学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学籍;毕业后发现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学历、学位证书无效,责令收回或者予以没收。二是强化了对考生资格审查环节工作人员的处理。国家工作人员、其他人员在报考各环节有违纪违规行为的,严格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切实防止各环节审核人员弄虚造假,甚至“权力寻租”。三是强化了对违规学校的处理。去年,媒体披露深圳市某学校集体造假,2019年高考报名考生中,有32名考生属“高考移民”。近些年,省教育厅在受理的有关举报和查处的一些案件中也发现,一些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存在考生报名资格审查中弄虚作假的问题。下步将依据已掌握的线索,对这些学校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省招生考试院保密监察室副主任孙得鹏介绍《规定》主要内容。

通气会上,省招生考试院保密监察室副主任孙得鹏向媒体介绍了《规定》的主要内容。 根据《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可以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不受报考批次的限制:

(一)考生有我省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并在学籍所在学校连续实际就读12年,同时在我省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毕业。

(二)考生有我省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并在学籍所在学校连续实际就读3年,同时在我省高中学校毕业。其父亲(或母亲)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职业和合法稳定的住所(含租赁),并按规定在我省连续居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灵活就业人员)3年(居住证和参保时间的计算从考生高一年级秋季学期入学起,至高三年级毕业止)。

(三)考生户籍在高考报名截止前迁入我省6年,有我省初中、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并在学籍所在学校连续实际就读6年,同时在我省初中和高中学校毕业。

(四)考生及其父亲(或母亲)户籍在高考报名截止前迁入我省,考生有我省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并在学籍所在学校连续实际就读3年,同时在我省高中学校毕业。

(五)考生父亲(或母亲)系驻黔部队现役军人或安置在我省的退役军人,考生及其父亲(或母亲)户籍在高考报名截止前迁入我省,考生有我省高中阶段学籍并在学籍所在学校连续实际就读1年,同时在我省高中学校毕业。

(六)考生父亲(或母亲)系经我省县级以上(含县级)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按组织程序调入或录(聘)用到我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考生户籍在高考报名截止前迁入我省,考生有我省高中阶段2年学籍并在学籍所在学校连续实际就读2年,同时在我省高中学校毕业。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考生,可在我省报考高职专科学校或者回原户籍地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