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园冬季管理技术措施
施肥原则及建议
根据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进入秋冬季节,茶树地上部分将逐渐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但是茶树的地下部分却恰恰相反,逐渐活跃,并进入全年根系活动的高峰期,此时茶树根系吸收能力大大加强,对养分需求旺盛,及时施肥可保证入冬时根系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为第二年春茶萌发储存足够养分,来年春茶芽肥味美,可实现产量、质量和效益三提升。
1.施肥目的
每年在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之后施给的肥料(即茶园冬季施肥)称为基肥。基肥的作用在于保证入冬时根系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为第二年春茶萌发提供养分。
2.施肥原则
早:基肥施用时期原则上是在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之时即可进行,宜早不宜迟。
足:施肥施用量要根据土壤肥力、树龄、茶园的生产力、肥料等因素而定,施肥量足,才能够给茶树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深:合理开沟施肥,有助于茶树根系向深处生长,从而提高其抗冻的能力。
好:施用的肥料质量必须达标,避免重金属及有害物质的引入。
3. 施肥时间
贵州茶园一般在10月至11月进行施肥,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地区,茶树生长停止早,施用时期也需相应提前。
4. 肥料选择
可选用茶叶专用复合肥、茶叶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商品有机肥、菜籽饼肥等,不推荐施用N:P2O5:K2O=15:15:15、N:P2O5:K2O=18:18:18等通用复合肥。
5.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基肥施肥量占全年肥料用量的40-50%,
成龄茶园:沿树冠垂直开沟施肥,沟深15-20 cm为宜,施肥后覆土;
幼龄茶园:树冠外围10 cm处开沟施肥,沟深15 cm为宜,需注重有机肥的施用;
坡地茶园:应在茶行或茶丛的上坡面开沟施肥,以减少肥料流失。
修剪技术措施
茶树在生产季经历了长时间、多批次采摘,茶树体内消耗了大量的有效养分,茶树机体普遍受损,采摘面芽密而小,高低不平,鸡爪枝、对夹叶增多。通过茶园冬管修剪,控制树冠高度、平整度和芽叶分布,调节生产枝数量和粗壮度,刺激叶芽生长,使发芽基本一致。培育健壮的骨干枝及调节成龄茶树生产枝密度和粗度,维持茶树高产优质的树冠采摘面,达到茶园高产稳产的目的。
1. 时间:茶树冬剪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行,
2. 幼龄茶园冬季修剪——定型修剪
茶苗移载后立即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离地15-20 cm,
定植1年后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在上次剪口基础上提高10-15 cm修剪,
定植2年后进行第3次定型修剪,剪口再向上提高10-15 cm;
3. 成龄茶园冬季修剪——轻修剪或深修剪
轻修剪:针对秋季茶树采摘后茶树形成高低不平的蓬面,剪去树冠表面3-5 cm枝叶,剪去高低不平的蓬面以形成良好的采摘面;
深修剪:针对有较多鸡爪枝、细弱枝和产量开始下降的茶园进行深修剪,剪去树冠面10-15 cm枝叶,剪去全部鸡爪枝、细弱枝,重新培养树冠,以复壮树势。
病虫草防控措施
修剪、施肥、清园是茶园冬管三部曲。清园的主要目的是消除一年来积累在茶园里的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在病虫害进行越冬的时候进行消灭,以预防来年的病虫暴发和保证来年的丰产。冬季清园要做好三方面的清理工作:
1. 清理杂草。贵州茶园杂草防除方法为人工除草,不使用除草剂。一般来说,茶园在立秋之后应尽快组织完成人工除草,减少杂草结实。在冬管阶段,根据情况再次对杂草进行一定的清理,可结合冬季施肥措施,深翻茶园行间土壤,将行间剩余杂草等病虫越冬场所深埋覆盖。病虫害发生特别严重的茶园,在冬管时建议将带病杂草清出茶园。
2. 清病虫枝。对于冬季修剪枝的处理:能够利用的加以利用,满足要求的可以以采代管,生产干茶等;本年内病虫害发生轻微的,修剪枝可以铺于行间,本年度发生病虫害较重的,比如茶饼病、茶炭疽病等发生较重的,将修剪枝和枯枝烂叶带出茶园,集中处理。
3. 药剂清园。药剂封园是清园的最后一步,应把握三个关键:
(1) 时间把握,及时封园。清园时间一般为在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封园时间在冬季修剪、施肥结束后;气温在4ºC以上,药剂封园技术应及时,低温将导致封园效果降低。目前在茶园中的封园药剂一般为矿物源药剂,一般选用99%矿物油乳油或45%石硫合剂晶体,使用倍数一般为150倍至200倍,幼龄茶园稀释倍数可以高一些
(2) 技术把握,喷透茶园。掌握“喷透”的原则;对茶丛上下、叶片正反,地面均要均匀喷雾,成龄茶园亩用药液量75公斤(5桶水)以上。
防护把握,注意安全。封园药剂一般使用浓度较大,石硫合剂等药剂是强碱性药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时要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保护眼睛、皮肤等,尽量选择无风或顺风施药。施药后及时洗澡、换衣和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防寒防冻技术措施
贵州多数茶园,由于地理位置、海拔的不同,常常会遭受的冻害有雪冻、冰冻、霜冻或者风冻。
雪冻——我省高海拔茶区冬季主要冻害之一,以阳坡地上部茶树树冠最易受害。降雪天气下高山茶园“覆雪—融化—结冰—解冻—再结冰”的雪冻,反复的“昼化夜冻”,使枝梢部分细胞被破坏。
冰冻——我省茶园冬季主要冻害之一,通常发展在冬季持续低温阴的凝冻天气条件下,茶树树冠的顶端枝叶、幼龄茶树根系最易受害。
风冻——迎风口茶园遭受“回头风”、“串沟风”袭击,气温骤降,使得茶树体内水分失衡。初期叶片干枯成呈青白色,继而变为黄褐色并脱落。
霜冻——我省茶园春季最主要的冻害类型,一般出现在高低温切换的当晚,山谷、低洼裸露茶园最宜受害。
预防措施:
①秋季适时停采,及时修剪,加强肥培,提高树体自身的抗冻能力。
②对容易受冻的茶树种植区和茶树品种,在茶园迎风口建立防护林带能降低区域内风速,可有效地抵御寒潮袭击;在茶园四周或园内空地植树,建立生态茶园,改善茶园小气候,保护茶树生长,提高防冻能力。
③冻害前覆盖防冻。用作物桔杆等覆盖茶树蓬面,行间铺草增加地温。
④秋季在茶园行间套种越冬绿肥,覆盖地面,可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减轻冻害。
⑤提前喷施中生菌素,预防霜冻损伤。
⑥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工作,提前做好预防。春季的霜冻多发生在高低温切换的当晚,可提前采收。
补救措施:
①下雪后,融雪积水的茶园,及时开沟排水。
②受冻茶园在气温稳定后剪除冻害枝叶,增施肥料,留养生产枝,恢复树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