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乌骨鸡“科技小院”落地生根 高校科研与乡村产业共绘振兴图景
为精准破解赤水乌骨鸡养殖产业发展瓶颈,驱动黔北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近日,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等八家单位联合共建的贵州赤水乌骨鸡“科技小院”正式投入运行。7月8日至10日,科技小院核心团队进驻赤水市,开启深度技术攻关与产业服务。
作为贵州省特色农业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该科技小院致力于推动高校科研力量与地方产业资源的精准对接。进驻伊始,团队便联合赤水市养殖龙头企业,深入天台镇、长沙镇等5个主养殖区开展基础调研。通过现场观察、数据采集和养殖户深度访谈,团队精准诊断出制约产业升级的核心痛点:人工成本高企、饲喂效率低下、疫病防控体系薄弱以及标准化养殖技术不足。针对“人工成本高、饲喂效率低”的迫切需求,团队现场提出引入自动化喂食系统的技术方案,并已指导完成首批设备改造。
据了解,科技小院第二轮选派的12名研究生已常驻养殖基地,协助企业推进自动化饲喂系统等技术的落地应用,并创新构建“企业技术员 + 科研人员 + 养殖户”的三级技术推广网络,确保技术有效传导。后续,小院将每月组织专项实操技能培训,内容覆盖肠道菌群平衡管理、无公害养殖认证标准等关键技术环节,持续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
赤水乌骨鸡“科技小院”是贵州省“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实践载体,创新采用“政府引导+高校研发+企业转化+农户参与”的四轮驱动模式。该模式旨在加速技术成果转化落地,预期可有效缩短乌骨鸡养殖周期,提升单鸡收益,带动产业链年产值跃升。依托小院平台,还将建立赤水乌骨鸡特色禽种资源基因库,联合开发高附加值功能性鸡肉产品,全力推动赤水乌骨鸡从“地方特色”迈向“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台阶。这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耦合,正在黔北大地上描绘出“科研扎根田间、成果惠及民生”的乡村振兴动人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