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漾工作室【政法故事这漾说】入选全省网络法治优秀案例

2025-02-14 13:09

近日,贵州广播电视台书漾工作室旗下专题【政法故事这漾说】荣膺全省网络法治优秀案例。

法治的种子要种在泥土里

自2023年创立专题以来,书漾工作室用文字或者视频记录“正义的守护者”与犯罪分子的一次次对垒较量,定格一个个感人瞬间,成为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的见证者、记录者、推动者。

发布文章20余篇,包括修文、乌当、息烽、清镇、南明、云岩等贵阳10个县级公安一把手的民警维权采访、政法干警感人先进事迹。其中《政法故事这漾说|正义不孤单,维权来帮忙!——开阳县公安局深化维权工作纪实》一篇热度达26万+,均篇热度7万+。这些数据不仅是热度的体现,更是大众对法治故事关注的有力证明。每一篇报道、每一次热度的背后,都是大家对公平正义的殷切期盼。

让法治成为山乡的呼吸

如今,我们的普法地图仍在延伸:我们开设“云上法治课”突破大山阻隔,在书漾合作高校设置法律服务站,把反诈宣传搬进学校。但比这些更珍贵的,是群众开始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村民不再“以闹维权”,而是集体学习《信访工作条例》;有人自发成立“诚信经营联盟”;甚至有村民一遍遍打电话各种法律咨询。

真正的普法从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点燃每个人心中的火种——当农民懂得为土地权益据理力争,当孩子学会用法律保护梦想,当古老村寨的乡规民约与法治精神交融共生,这便是最好的“法治贵州”故事。

“普法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让老百姓听得进、用得上、传得开。”,让法治建设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浪潮,合作单位的政法干警们都是这样表达。

在数据洪流奔涌的时代,我们选择以最朴素的笔触丈量正义的温度。深夜的办公室,电脑屏幕上的光标还在跳动,【政法故事这漾说】报道的故事恍惚间与黔东南苗寨的篝火、黔北山村的月光重叠在一起——这一刻,仿佛又看见那些跋山涉水的日子,看见老乡们握着法律手册时粗糙的手,看见相关责任人在模拟法庭上挺直的腰板。

当法律脱下西装革履,穿上蜡染衣裳、唱起侗族大歌时,老乡们终于围了过来:“原来法条里说的,就是我们屋里的事啊!”

当陆育义卷宗里泛黄的案卷在镜头前徐徐展开,当张秀昊在黑暗中摸索线索的双手被特写定格,当陆梅法槌落下时眼角的微光被文字捕捉,他们一起回答:“法治的温度,在于让最弱势的人也能尊严地活着。”

那些深藏于卷宗背后的惊心动魄,那些隐没在制服之下的滚烫心跳,都在笔尖与镜头的交响中涅槃重生。

每个人都是法治微光

我们不仅专注于记录,更致力于法治的传播,架起理解之桥。当企业员工在案例教学中避开网络经营暗礁,当青少年在宣传中学会识别网络陷阱,当银发族在视频学习中守住养老钱袋——法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条文,而是化作润物无声的春雨。

每一次键盘敲击都是法治种子的播撒,每一帧画面都是平安底色的渲染。我们始终相信,文字有穿透时光的力量。马金涛缅怀活动上众人眼里闪烁的星光,宪法日诵读时老人颤抖的双手,110警察节里警民相拥的温度——这些在岁月长河里看似微小的浪花,经年累月终将汇聚成法治建设的澎湃春潮。

【政法故事这漾说】将继续以笔为犁,深耕法治沃土。新的一年,我们出发了,山那边,还有更多等待法治光照亮的人生。

因为我们深知:

每多一个人读懂警徽后的汗水,法治就多一寸扎根的土壤;

每多一个家庭感受法槌下的温度,平安就多一分生长的力量。

每一双手都能托起法律的天平,这片土地便拥有了走向远方的力量。

法治长卷,你我共书。愿更多追光者加入这场没有终点的长征,让政法干警的坚守被看见,让法治信仰的微光成星河。

作者:张雨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