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41期 总第417期)
一、聚焦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言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据《期货日报》报道,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如何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成为今年两会部分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在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方面,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并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比例,如对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提出具体的投资比例要求;同时,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有效调整税率安排,激励长期资本投资。二是完善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大幅降低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确保各类中长期资金如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在考核周期内稳定投资,避免短期行为。三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加大政策供给,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和投资价值,丰富中长期资金可投资的产品类别和工具供给,提升金融机构专业服务能力等,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提升资本市场透明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等,维护市场公平稳定。四是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包括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形成合力,推动各项措施能够真正落地。
二、聚焦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杨宗儒:关注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杨宗儒表示,今年将关注加强金融人才建设、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更好提升金融国际竞争力。关注养老体系建设,包括加快发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还关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特别是促进上市公司更好地并购重组。在并购重组税务安排方面,希望有关政策能够给予大力支持。
三、聚焦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持续推进“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表示,今年将重点关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话题。蔡建春表示,上交所“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推出近一年,已有1200余家沪市公司参与,有400余家公司对照行动方案设定的目标披露了半年度评估报告。投资者回报大幅提升,2024年沪市公司累计分红约1.9万亿元,再创新高;回购及增持金额是上一年的一倍。
四、郑商所公布产融基地名单及建设指引。据《期货日报》报道,2月28日,郑商所发布通知,公布2025年服务实体经济产融基地合作单位及建设指引,共计92家产融基地合作单位,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有关单位开展服务实体经济产融基地项目,引导产业企业等经营主体科学合理利用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推动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根据通知,产融基地及期货公司应支持郑商所开展培训、调研、优秀案例总结、宣传推广等持续性、系统性的市场培育活动。一是支持配合郑商所开展培训、调研、参观学习等市场培育活动;二是引导上下游企业、专业投资机构积极参与期货市场业务和市场培育活动,指导、帮助解决上下游企业、专业投资机构参与期货市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对郑商所完善业务规则制度、研发新品种、了解市场和产业相关情况等工作提供支持;四是支持配合郑商所做好相关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沟通协调和市场宣传推广等工作;五是期货公司共建方应当协助产融基地开展市场培育、案例模式总结等工作。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郑商所将与产融基地深度合作,“以点对点”“以点带链”“以点扩面”,广泛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利用期货及衍生工具管理生产经营风险,运用“期货力量”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深圳: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据《深圳特区报》报道,3月3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深圳市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2025-2027年)》。《行动计划》特别指出,要有效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各类政策性基金优先用于投资培育库企业,按企业需求给予组合融资支持等;同时要构建风险共担机制。鼓励银行机构向培育库企业投放专属金融产品;对支持培育库企业的各项贷款,在发生不良时给予风险补偿,探索建立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风险补偿机制。
六、泸州:打造550亿元基金群,为产业发展插上“资本之翼”。据四川新闻网消息,近日,泸州市产业投资基金群发布会召开,正式发布总规模55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群。据悉,该基金群构成丰富,涵盖多个重要板块。其中,泸州市产业引导母基金50亿元,通过设立(参股)子基金方式,整体规模至200亿元;国企产业母基金协同泸州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开展投资,规模50亿元;投向泸州市重点发展的“十条产业赛道”产业投资、创业投资、项目导入等类基金规模300亿元。
近年来,泸州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产业投资基金群建设。作为以白酒、能源化工产业为核心,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多元并进的产业强市,泸州立足产业优势和新时期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具备产业投资、创业投资、项目导入三类功能的基金群,构建总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市场化子基金”两级架构伞型基金集群。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