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影山镇:多元探索新业态新模式 用产业为乡村点金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4-12-11 16:11

近年来,影山镇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深化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持以茶产业为主线、以循环农业为加持、以农旅融合为补充,着力培育乡村多种新型业态,以多元路径为乡村产业发展赋能增效,推动群众不断增收,逐步实现生态和产业齐头并进。

组织带动强特色,联农带农齐参与。一是强化规模化发展,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N个经济实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山地农业产业,持续推进优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024年,发展精品水果12000亩、刺梨8000亩、茶叶55000亩、海花草6000亩,农业生产总值达2.75亿元,约90%的农户参与全产业链条发展,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均超20万元以上。二是强化政策资金扶持,统筹全镇农业专项资金、衔接资金、小额信贷、中央定点帮扶资金等扶持资金,向培育支持海花草、茶叶、葡萄等农业产业聚集,2024年,培育建成种植示范基地4个、农产品加工企业80余家,全镇投入“因户施策,以奖代补”、新增小额信贷等项目扶持资金900余万元,累计辐射带动脱贫户1200余户有效增收。三是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坚持把“产业链由龙头企业带动”作为关键,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和孵化,引导经营主体抱团发展,鼓励以大带小、技术共享,持续开展保质增产、加工转化、市场营销、科研创新“四大提升行动”,不断巩固葡萄专业村、茶叶专业村和海花草专业村等村级发展名片,2024年,影山镇在库企业共5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州级1家,带动就近就业2100余人。

因地制宜谋发展,互联互通扩增收。一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整合资金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工程,全方位推进水、电、路、通信及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打造“一户一景、一村一画”绿美乡村;因地制宜实施“跨域共建”行动,将全镇6村“串珠成链”,构建“山上茶园果树、山间旅宿观景、山下优特农产品成群”的立体产业布局,推动形成产业相融、要素互动发展格局。二是谱写农旅融合文章,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培育发展茶叶、葡萄、猕猴桃、羊肚菌等山地特色产业,围绕乡村旅游重点村规划发展,推动“茶天堂”“归园田居”“群山之心”等系列乡村民宿提质,创新发展“采摘体验”“田园派对”等体验式新玩法,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目前,影山镇翁台村、翁奇村获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紫林山村获批州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24年吸引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创收10余万元,实现乡村旅游与群众增收双赢局面。三是推动一方水土多用,坚持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大力推广“菜+稻+菜”“菌+菜”“虾+水蛭”等轮作模式,以及“茶+猕猴桃”“大豆+玉米”“稻+鱼”等套作模式,积极打造山水“银行”,激发“山水”活力,不断实现一地多用、一年多收。今年,累计发展蔬菜种植4000亩、羊肚菌25亩、大豆玉米1800亩,农产品远销广东、贵阳等省内外市场,真正做到丰富市民“菜篮子”,鼓起农民“钱袋子”。

多方发力拓市场,强链补链促销量。一是强化农业品牌建设,紧盯市场、形成特色,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谋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形成高辨识度的乡村特色产业,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高品质需求。目前,紫林山村成功申请使用“甲定水乡”品牌,山地特色产品突破4种,品牌价值实现2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30余万元,辐射带动脱贫人口(含监测户)946人增收。二是搭建产品交易平台,启用翁台村、桑麻村茶青交易市场及友芝村农产品交易市场,积极盘活翁奇村营盘B区临街14个商铺,添置茶叶杀青机、杀青叶冷却分级机等制茶设备,利用帮扶资金建设海花草加工打包一体化车间,形成采购、分拣、加工、打包、发货一站式服务链条,实现农产品当场加工、当场交易;创新“村特色+短视频+直播”模式,精心策划制作系列短视频,推动“线上流量”向“线下游量”转变,助推“顺路经济”发展。三是拓展协同销售渠道,探索“合作社(带)+农户(管)+企业(销)”产销模式,打造保产量、保增值、保销售渠道产业供应链,实现产业稳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持续增收良性互动。同时,通过“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的模式,打出山海协作“组合拳”,让生长在黔山贵水间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进入东部市场。目前,共销售茶青900余吨、海花草50余吨、刺梨500余吨、精品水果6000余吨,其中茶叶远销上海、广东等国内城市及欧洲、非洲等海外市场。

来源:独山融媒   影山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