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施秉:肉牛产业“犇”富路 乡村振兴“牛”劲足

施秉县融媒体中心 | 2025-08-11 16:03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城关镇下翁哨村的养牛场里,一头头毛色鲜亮、体型健硕的肉牛正悠闲地咀嚼草料,牛舍间传来此起彼伏的“哞哞”声,奏响着乡村振兴的“致富交响曲”。近年来,施秉县城关镇立足资源禀赋,将肉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引进贵州黄牛产业集团,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推动肉牛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将肉牛产业打造成带动群众增收、激活集体经济的“金钥匙”,让百姓“犇”向幸福新生活。

在施秉县城关镇下翁哨黄牛集团肉牛养殖场,饲养员正在喂养肉牛

走进下翁哨村黄牛集团肉牛养殖基地,400余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或悠闲踱步,或低头啃食草料,饲养员正熟练地添加饲料、清理圈舍。“我们采用‘集中育肥+分散养殖’模式,既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又为农户提供代养服务。同时,我们养殖场与贵州黄牛产业集团签订了订单协议,实行‘保底收购+市场浮动’定价机制,为我们提供种源、技术、销售‘三重保障’,让我们的肉牛出栏后直接销往重庆、广东等地。”基地负责人龙治伟介绍道。

在施秉县城关镇下翁哨黄牛集团肉牛养殖场,一头头体格壮硕的肉牛在啃食草料

“以前在外打工,又苦又累,还管不了家里人,现在回家养牛,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啦!”下翁哨村村民杨大哥算起“养牛账”。为了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红利,城关镇积极推出“牛犊代养”等模式,鼓励群众发展肉牛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培育品牌、发展乡村旅游等,让肉牛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恒业”。据悉,城关镇在下翁哨村、白塘村、新红村、云台村等11个村(社区)共计有18个肉牛养殖场。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传统养殖”到“智慧产业”,施秉县城关镇的肉牛产业正以“牛”劲十足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带着百姓们过上“牛日子”,让大家在产业兴旺的道路上“犇”向更加幸福的未来。(潘秀菊)

编辑 | 潘成婷

责编 | 杨静

编审 | 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