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峡谷大桥桥面贯通
3月7日,随着最后一片嵌缝板顺利越过北盘江,在六枝岸精准定位,贵州交投集团所属桥梁集团承建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嵌缝板吊装作业全部完成,实现全桥桥面贯通。
从“毫米级”精度看建设硬实力
嵌缝板也称钢桁梁节间桥面板,是大桥合龙后的重要施工工序。花江峡谷大桥单片嵌缝板长25.2米,宽6.3米,重43.8吨,全桥共92片嵌缝板。为保证嵌缝板与钢桁梁之间的拼装精度,大桥采用了虚拟预拼装技术,通过对厂内制造杆件的高精度控制和精确的数据测量,完成嵌缝板实测模型建设,对桥位实施节段匹配拼装提供数据支持。
虚拟预拼装技术应用
拼装过程中,项目团队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依据实测模型,引进先进成熟的焊接工艺,严格控制加工精度,项目班子、技术人员对焊接工序进行严格把关,聘请第三方检测人员采用探伤设备对焊接质量进行专业检测,确保焊接质量过硬、内实外美,保证嵌缝板与钢桁梁对接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大桥嵌缝板焊接质量过硬、内实外美
以建设加速度冲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为保证施工进度,项目团队在施工中设计采用了双层吊具,可实现一次性完成2片嵌缝板吊装。
2月16日,项目建设团队正式启用双层吊具吊装,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在双层吊具的加持下,我们单日最高可完成6片嵌缝板吊装作业,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工区负责人李平安介绍道。
吊装现场
从首片嵌缝板吊装开始,仅用了28天时间,花江峡谷大桥完成了所有嵌缝板吊装作业。世界第一高桥的建设者们以“一天也不耽误”的信念鏖战在悬崖绝壁间,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昂扬姿态,奋笔改写黔中经济走廊的交通格局,为区域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
目前,花江峡谷大桥吊装作业已全部结束。下一步,项目将继续优化施工计划,紧盯主缆缠丝、桥面附属结构工程施工,力争早日实现通车。
看看那些花江峡谷大桥上的科创亮点
花江峡谷大桥北斗系统
花江峡谷大桥建设过程中,为确保主缆精准架设,保证大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项目团队采用北斗动态精准定位技术,通过在主缆上安装北斗定位终端,实现对主缆三维坐标的实时动态监测。根据实时采集和分析主缆位移、振动等大量数据,并进行动态调整,最终实现主缆毫米级精准架设。
主缆索股内嵌入光纤光栅
花江峡谷大桥的三条智慧缆索在主缆索股内嵌入了光纤光栅,对缆索成桥实时应变和受力进行健康监测。应力应变监测技术在大跨径悬索桥上的运用属国际首创。智慧缆索还配套设置除湿系统,确保主缆内部湿度处在合理范围,有效保护主缆、防止锈蚀,延长主缆的使用寿命。
花江峡谷大桥智慧控制中心
为确保钢桁梁吊装又稳又准,项目采用自主研发、迭代升级至第四代的智慧缆索吊装系统。在主塔下方设置了智慧控制中心,全桥设置了30余套高清摄像头及各类监测传感器。通过高清大屏幕,可对吊装过程中的索力位移、卷扬机健康情况进行实时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监测和自动预警,有效保证整个吊装过程安全可控。
采用多普勒激光雷达获取峡谷风的实测数据
花江峡谷大桥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为确保大桥的抗风安全性,采用多普勒激光雷达获取峡谷风的实测数据,并开展风洞实验,深入分析大桥在不同风况下的反应。大桥钢桁梁采用“水平导流板+上中央稳定板”的综合气动措施,将大桥发生颤振和涡振的风险降至最低。
“世界最高猫道”
花江峡谷大桥的猫道被誉为“世界最高猫道”。为实现猫道“乘风飞架”,项目团队在两个面网之间设置横向走廊,使两条猫道实现“牵手”。通过猫道扶手绳、门架承重绳及门架的安装,形成整个空间网阵,不仅能抵抗15级飓风,还能承载58架C919国产大飞机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