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德村
报德村
地理位置:报德位于雷山县西北部,大寨、干吾、平寨坐落其中,东接也哈坡,东南接老猫,南接南猛,西南接乌瓦,西接勾毛养坡、潮湿坳,与鸟肖、里禾相邻,北与乌流、郎德毗邻,海拔在1060米。
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节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一般年均气温在15℃左右。
地貌地质: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地层古老,地质历史上构造运动繁多,而目前区域构造稳定。地质结构为是以浅质板岩和砂岩为主的震旦纪板溪群变质岩系,河流深切,滑坡、崩塌及沟蚀等地质现象十分普遍,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构造侵蚀地貌景观。按海拔高度可将全县划分为低山、低中山、中山、高中山等地貌类型。
水文:境内河流有乌兑河和乌瓦河。乌兑河即望丰河或乌叠河,发源于雷山与丹寨交界的四方山中,流经报德至郎德与丹江河汇台,全长32.3公里,年平均流量3.2秒/立方米,年产水量1.01亿立方米。乌瓦河发源于乌瓦大山之中,由南向北流到报德干南瓦与乌兑河汇合。此外,还有乌流小溪,由西向东,与北面的乌兑河相汇合。其境内水质全为软水。
土壤:大多为黑砂壤,土质肥厚、偏酸或碱性。由于地形原因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村基础设施差,未形成产业经济,目前全村仍为传统的农耕经济。
植被: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植被主要以高山灌丛、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等植被形成。
村落面积:村域面积约8.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579.23亩,其中田398.19亩,土35.43亩。
村落风貌
描述村庄风貌特征,包括村落自然风貌、环境风貌、建筑风貌、重要节点特征等。报德苗寨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四面群山环抱,古木参天,自然生态良好,传统建筑保存完善,吊脚楼依山而建,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风景名胜
(1)古枫香树群
①位置:报德村控拜大寨篮球场上
②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类别:自然景观
④环境:位于苗寨最高处的小山丘上,是苗寨的祭祀地,环境优美,视野宽阔,土匪曾在此处建有碉堡遗址,但已被损毁。
报德村的控拜寨有枫树林,其它村寨也有枫树林。这些枫树,长在村头、村中或寨旁,谁也不敢轻易砍伐,将其作为神树崇拜,而修建房屋的中柱,多以枫木为之。黔东南《苗族古歌·枫木歌》在唱述苗族先祖起源时道:“枫树生妹傍,枫树生妹留。”人们在春耕时节,把田犁好耙平后,采摘一枝枫树枝插一根芭茅草,插在田中央以示告诫人们,这田已平整好。枫木是图腾,是祖神的象征。更为深层的意思,可能是枫树神驱散邪恶,确保来年丰收。所以,枫树永世长存,是苗族人民的形象和风范。
(2)“岩爹”“岩妈”
①位置:报德村甘吾寨寨,公路尽头往上1公里处
②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类别:人文景观
④环境:这里处于报德村的深山之中,周边生态环境良好。
⑤简介: “岩爹”“岩妈”在当地做为少数民族地区对美好生活信仰的寄托,是极少数自然+人文的苗巫文化的代表。苗巫文化中,祖神、山神、“嘎哈”“薅押”、岩爹岩妈,是为吉神。“嘎哈”是一个能水陆两栖,能走能飞,且飞走特快、衣服褴褛,光着脚板的神灵,实是图腾物与祖神的化身。“薅押”是为太阳神,凡有病人查鬼见有山神嘎哈、薅押来保佑,病者有救,能转危为安。相传这是一个从湖南和江西迁徙过来的石头,它能听到别人的祈祷,会保四方的人民国泰民安,幸福得子。
非遗项目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沿传至今,且有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5年6月2日有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布,有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颁发:“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昌义”。
2015年12月命名杨昌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特色文化
(1)赛马:有锦标赛和花样赛马两种。锦标赛即采用分组淘汰方式进行,分预赛复赛、决赛三阶段,技艺是采取骑光腚,马不用鞍的形式。在赛马活动中,只求最先到达终点,不求骑手动作、姿势,是一种激烈而不惊险的活动;花样赛马是竞技性较强、惊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求参加竞技的选手在马背上作“金鸡独立”“单手撑鞍”“马背一字”等各种惊险动作。
(2)摔跤:有自由式和古吉典式两类。自由式摔政不拘形式,可采用板、楼,抱用、拌等形式同时进行,可抱对手身体的任何部位,用力将对手摔倒在地为胜。古典式摔跤要求选手系布腰带,双手只能挤在对方肩膀上,运用双手之力和脚对对方进行绊勾、踢等,将对手摔倒为胜。
(3)跳箱:一般在过年吃新节进行,大多以村为单位举行跳芦生活动。
(4)跳铜鼓:苗族习惯是过年才举行活动。
(5)跳板凳舞:一般是婚后的女子生孩子满月,客人来祝贺,酒喝到有些醉意时,为了欢乐的场面更浓,提两根小凳子,将凳面互相缠击,发出节奏的响声脚随节委欢跳,嘴随之伴唱附和,众人参与跳,气氛浓烈。现在跳板凳舞的习俗已经破格了,不一定是满月酒之喜庆,只要是外来客人,双方有了醉意,为了取乐,随手提两根小凳子撞击,就跳起来了。
(6)“斗角” :角斗是两头水牯近距离的角斗。经双方主人同意,即把两牛牵到斗牛场,到相距丈把远的距离时双方同时抽去鼻索,放牛争斗。
特色建筑
苗学书院
结构类型 : 木结构
民族 : 苗族
苗学书院位于报德控拜大寨(下寨)新芦笙场西侧,该建筑为木质吊脚楼,有院门、双开大门,人工湖、假山及庭院,是现代苗族吊脚楼与汉族的园林文化的结晶。该建筑现状条件良好,它规划完善功能,丰富展品,目前作为雷山县乃至全国,比较独具代表的家庭式开放性的苗学博物馆和图书馆,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杨昌勇宅
结构类型 : 木结构
民族 : 苗族
该建筑坐北朝南,始建于民国,基本保持原有格局。型制为三间带柴火厨房,目前无人居住,闲置房。
余如海宅
结构类型 : 木结构
民族 : 苗族
该建筑建于民国时期,两开间带偏厦,上下三层,下层喂养牲畜,中层生活居住,上层存放杂物,功能分区明显,属于典型的苗族吊脚楼格局。青泥瓦覆盖,三合泥灶台,神龛火塘等依然完好无存,保留了苗族较为原始的生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