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贵州省计划新造竹林16万亩 改培28万亩 产值达80亿元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省农村产业革命竹产业发展推进会获悉,2019年,全省计划新造竹林16万亩,改培现有竹林28万亩,全年竹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
重要任务:
(一)建立各级竹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二)组建各级竹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组建省级竹产业发展工作专班,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三个竹产业发展重点市(州)成立市级竹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下属重点发展县参照成立县级竹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负责督促竹产业发展方案实施,跟踪调度解决竹产业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三)设立"贵州省竹产业精深加工示范项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根据竹产业发展实际,设立竹材精深加工和竹笋食品加工示范项目。省林业局、省投资促进局建立全省竹产业重点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库。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至少引进1家规模以上竹企业。
(四)开展竹林基地建设。2019年,全省新造竹林16万亩,改培现有竹林28万亩。新建或改造竹林生产道路2500公里,其中,遵义市1800公里、铜仁市500公里、黔东南200公里。
(五)支持龙头企业扩容提质。支持(泰盛)赤天化纸业实施年产3.9万吨本色浆技改工程、建设年产30万吨生活用纸后加工产业园;支持贵州赤水竹韵贸易有限公司实施竹木藤组合工艺家具生产线建设项目;支持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实施年产100万套竹制马桶盖扩产技改等项目建设;支持正安县顶箐方竹笋有限公司、桐梓县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笋竹企业实施扩容扩产项目。推动省内竹产业企业通过联合、并购、品牌合作等方式整合重组。
(六)开展竹产业园区建设。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等市州人民政府根据竹产业发展要求开展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竹产业向产业园区集聚。支持赤水依托竹浆产能率先建成1000亩以上的现代竹产业加工示范园。
(七)梳理产业链图谱。省市县三级梳理绘制出竹产业链图谱,摸清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企业主体分布情况,全面掌握全省竹产业链存在的空白环节、薄弱环节及低附加值环节,摸清可以突破和提升的关键环节。
(八)推进竹产业标准化生产建设。推出一批笋竹产品生产规程及产品标准,推进产地产品认证,建立竹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规范竹林林下生态种养标准,设立林下科技创新推广示范项目。
(九)加快竹文创产业发展。设立一批竹文化园、竹文艺博物馆、竹类研学科普基地、竹艺传习所等建设项目,举办竹文创大赛。评定一批省级竹业特色小镇或小城镇、竹林山庄、竹林民宿、竹林客栈。
(十)打造一批竹生态旅游精品线、竹林体验基地、康养示范区。支持赤水丹霞旅游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各地举办竹文化节、竹生态旅游节、竹博览会、竹林体育、独竹漂等特色活动,优先支持竹专业村镇评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
(十一)开展竹产品推广。在省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和4A级以上旅游景区设立贵州竹食品专柜或营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