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 关注 | 大汶口文化先民,《山海经》中早有记载!
你知道吗?
远古时期的先民
在举行成人礼/成婚礼时
居然以拔牙为习俗🦷?
为什么去世的人手里
要握着獐的犬牙?
而《山海经》中的TA们
居然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
一起出发去大汶口遗址
先睹为快吧!

大汶口——这个曾经鲜为人知的地方,因为一次考古发掘,从此闻名世界,并被载入史册。
此处遗址紧邻大汶河,北距泰山只有30公里。随着发掘的进行,一个个意外发现几乎颠覆了考古人员的认知。

△纪录片《大汶口》
所有的墓葬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坑,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墓主人的头部基本都朝向东方。
而大多数墓主人手中握有一种尖锐且坚硬的动物牙齿。经过辨认,考古人员确定这是獐的犬牙。

△纪录片《大汶口》
墓主人手握獐牙,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更令人惊异的是,很多墓主人缺失了上颌两颗侧门齿。牙齿显然不是自然脱落,而是死者生前人为拔除的。
△纪录片《大汶口》
这是第一次在墓葬中发现拔牙的现象,这又代表着当时人们怎样的一种习俗呢?
考古学家发现,在鲁中南区的墓葬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十分流行墓主人手握獐牙的习俗。当时的人们认为獐是一种吉祥动物,墓主人手握獐牙只是为了辟邪厌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


△纪录片《大汶口》
大汶口先民实施拔牙的年龄在13岁到20岁之间,这是恒齿长成步入青春期的时期。专家认为,拔牙这一习俗是成婚或成年的标志,施行拔牙,是采用敲打的方法,所以又被称为“凿齿”。
在《山海经·海外南经》中有记载:“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后代学者将“凿齿”解释为一种怪兽或者是人的名字。

△纪录片《大汶口》
通过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人们才明白其中真正的意思。“凿齿”就是“拔牙”,是广泛流行于大汶口文化分布区的一种习俗。
专家学者根据《山海经》《淮南子》等关于凿齿民的记载,更进一步确定了大汶口文化先民的族属……

△纪录片《大汶口》
内容来源:CCTV纪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