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 神奇九寨更迷人

中国旅游报 | 2021-10-20 10:32

九寨之秋(九寨沟县委宣传部供图)

9月28日清晨,四川九寨沟天气晴好,一轮红日打破天际沉默,推窗望去,雪山云顶如涅槃回归的凤凰,在“九寨蓝”的底色中书写着人们对雪域高原瑰丽的想象。

当天,第七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开幕式暨九寨沟景区全域恢复开放仪式在九寨沟景区举行,九寨沟景区全域恢复开放。

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九寨沟,那必定是蓝色。九寨沟的蓝色,是梦幻的蓝色,是深邃的蓝色,是湛蓝的眼波流动着的蓝,是星星点点欲语还羞的蓝,是纯真内敛、厚重变幻的蓝。

火花海镶嵌于群山之中,如一块蓝宝石,阳光射到湖面,星星点点,跳跃闪动,水面似有火花燃烧,如大地的眼睛,凝望着每一个慕名而来的游客。

然而地震的一刹那,火花海像被刺了一刀,偌大的海子(方言,即湖)顷刻不见踪影,只剩一个空荡荡的“眼眶”满含沧桑。为了恢复这处大自然馈赠的奇观,九寨沟景区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确定以糯米灰浆及震损钙华、崩塌落石等为主要修复材料,终于,受损的海子经过人工修补和自然修复,重新蓄满了水,火花海又恢复了往日的灵动和美丽。

与火花海一同受难深重的,还有大型钙华瀑布——诺日朗瀑布。“诺日朗”在藏语中意为“男神”,这个“男神”也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深深刺了一刀,岩层发生局部崩塌,瀑布上方出现了长长的裂缝,水流量一度不如往日。经过修复与休养,诺日朗这个藏家“男神”恢复了原有的健壮,激流飞腾而下,水势汹涌,再次彰显“男神”力量。

地震导致火花海堤坝崩溃,水流奔涌而下,全都冲向双龙海,形成了新的景观——双龙海瀑布。地震后,双龙海瀑布这一“新景点”的照片在朋友圈传开,大家重新燃起希望,在磨砺中见证新生。

经过4年的恢复重建,九寨沟景区全域重新开放。重建后的钙华体堤坝上安装了监测设备,如同眼皮上的丰富神经,只要有一点异动,信息便会立刻传至九寨沟智慧中心这个“大脑”,由其统筹协调,立刻进行应急处置。景区全天候全面监测生态环境,新建长海、树正等5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站,常态化开展动植物、水质、空气等监测,各类监测数据一目了然。智慧中心还对景区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哪里出现堵点,即刻对分布于各个点位的车辆进行指挥调度。山体被安上铁网,穿上“盔甲”,防止落石,景区的生态修复、提档升级、地质灾害监测、交通管网建设等持续推进。

今天,涅槃而归的“九寨蓝”更深邃了。这深邃的蓝色,有历经苦难的沉淀,有涅槃重生的欢欣。九寨沟讲述着安详与宁静、深邃与广阔,成为每一位游客心中的净土。

九寨沟是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以其独特美景和民族风情,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这里有各色海子的烟波浩渺,有黄龙瑶池的岁月静好,有藏寨羌乡的袅袅炊烟,有跳不完的锅庄、饮不尽的青稞美酒、道不尽的绚烂文化。九寨沟正以其“国际范、巴蜀味、民族风”的特色,吸引世界目光,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九寨沟还以其复苏的声音,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智慧。地震使九寨沟身受重创,让人们震慑于自然的威力,但重建工作中顺应自然的修复方式,又让人们见证了自然强大的修复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就地取材人工修复后的海子,水是浑浊的,但在自然复苏中,海子一天比一天清澈,春风拂过,植物就在刚修补好的堤坝上迅速蔓延,抚平伤痕。自然不语,万物欣荣。

九寨沟的重建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融合,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是厚重中华文化与沧海桑田自然的对话,是人与自然的协作,是人类同呼吸、万物共命运携手共建的家园。

“世界只有一个九寨沟,九寨沟不只有九寨沟。”这是九寨沟全域旅游宣传口号。天府旅游名县九寨沟县,是涅槃新生的天府之县、感天动地的重建之县、文化多元的民族之县、多彩人文的世遗之县、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县、四向拓展的全域之县、不忘初心的红色之县……

九寨沟不只有九寨沟。全域旅游下的九寨沟县,不只有九寨沟一个景区,当自然生态遇到文化旅游,当民俗文化遇见非遗传承,碰撞出的色彩缤纷绚丽。如今,九寨沟“1+12”全域旅游精品线路渐成气候。“1”是享誉世界的九寨沟景区,“12”是新打造的12个景点。它们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串点成线、串珠成链、串链成片,成为围绕九寨沟这枚蓝宝石的七彩项链。

九寨沟不只有九寨沟。除了景点,人也是路上最美的风景。漳扎镇位于九寨沟地震震中,是地震受损最严重的乡镇,震后长冬,镇上望不见游客,当地组织村民异地安置就业,民宿上了锁,村民一步又一步地回望,剧团也迁走了,思乡的歌唱了一路又一路。异地安置就业、组织外出培训,是生活的权宜之计,更是困境中力量的积蓄。

盼春归,待春回,厚厚的白雪下,蕴藏着来年的丰盈。涅槃归来的九寨沟,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重生。经过重新规划、高标准重建,漳扎镇对标瑞士达沃斯、日本轻井泽、新西兰阿卡罗阿,蜕变为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由中心村、特色村有机串联起生态山水、景点景区、民俗文化、特色村庄,一个个美丽村落逐渐成为一颗颗明珠,成为民族地区绿色发展、全域旅游、脱贫奔小康的典范。

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经历过分离,方知相聚的美好。重建后的九寨沟,民宿更多了,形成品牌;剧团回归了,演出翻倍,歌更亮舞更欢。热情的漳扎儿女摆开八仙桌,招待八方客,以感恩之心欢迎着每一位游客。

九寨沟不只有九寨沟。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享誉天下,悠远神秘的文化更是独具特色。各民族同胞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形成浓郁的民风民俗。九寨沟美景是大自然的产物,日月星辰给九寨沟带来温暖、生命与美景,风雨雷电又给九寨沟带来黑暗、寒冷与敬畏,自然之手翻沧海为桑田,覆云雨为苍茫。九寨沟,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是自然耳语的秘境。白马藏族老人虔诚地戴上动物面具,跳起㑇舞,用自己的方式和天地对话,表达虔诚与归顺,祈求驱邪避祸。白马先民自认为是“黑熊(登纳)”与“白熊(登嘎)”的后裔,“登嘎甘㑇”,是先民们在与山水对话,与自然通灵。当南坪曲子弹起、藏族山歌唱起,那是人类献给自然的礼赞,是春去秋来的生命咏叹。九寨沟,不只有见山见水见天地的自然美景,更有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多彩非遗。

九寨沟传承着“登嘎甘㑇(熊猫舞)”“南坪曲子”“㑇舞”“藏族山歌”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鲁能美丽汇非遗街区发展出新场景,从非遗格局、非遗SHOW场、非遗速度、非遗魔方、非遗画卷、非遗盒子等不同维度“共享文化多样性,共筑命运共同体”,讲述“为非遗安个家”这一主题。从非遗街区到非遗展示中心,从《登嘎甘㑇》非遗情景剧到非遗工坊,为九寨沟增加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今年国庆长假,全域开放的九寨沟迎来“开门红”,7天共接待游客16.52万人次,成为2021年国庆假期全国热门景区。同期,九寨黄龙机场进出港航班114架次(8695人次),九寨沟县域内共进入车辆54084台次。与以往游客只为九寨沟景区而来不同,全领域、全开放的天府旅游名县九寨沟,已成为一个新的大景点和旅游目的地。

涅槃重生,“神奇的九寨”更迷人。

(作者:田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