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秦腔和陕西秦腔有啥不一样?丨声音里的中国

央视新闻 | 2022-08-22 14:43

作为传统老戏,甘肃秦腔代表剧目《潞安州》的整本大戏已绝迹舞台多年。2020年,在甘派戏曲传承人宋少峰的演绎下,甘派秦腔独有的“三鞭子”“三勾子”“撒火彩”再次惊艳亮相兰州舞台。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周琪说,甘肃秦腔曾一度被人误认为是陕西秦腔的发展和传承,而实际上,这一戏曲样式源自另一个非常古老的曲种——西秦腔。

甘派秦腔独有的“三鞭子”“三勾子”“撒火彩”惊艳四座

周琪:甘肃秦腔和陕西秦腔可以说是同根同源,逐渐形成了一个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大剧种。秦腔最远的一支一直走到了现在的广东海丰县和陆丰县,如今在广东的海丰和陆丰县还有一个剧种就叫西秦腔,可见我们当年秦腔的影响非常大。

和婉转优美的陕西秦腔相比,甘肃秦腔更加高亢激昂、粗狂豪放,然而,即便在甘肃境内,不同地区的秦腔在唱词和行腔上也有不小的分别,这与秦腔语言的本土化直接相关。兰州话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方言,是兰银官话的代表,它古朴豪放而又生动活泼。

回荡在黄河上的传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鼓子

周琪:兰州方言是在大的普通话体系之下的,但它更有的语言特色的魅力。在它特有的一些名词上,比如“攒梆子”,“攒梆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是一个说大话、吹牛皮的一个人,如果我们按照普通话来讲,就是说大话、吹牛皮,而兰州话非常形象,它说“攒梆子”,梆子就是嘴边的两块肉,那么你去在那儿“攒梆子”,鼓足了劲吹牛,它就非常形象。

兰州方言说唱《兰州拉面》:哎,饿,饿死我了,老板,给我弄碗面,再拿瓶五泉,啥面?兰州拉面。哦,来嘞……

来一碗兰州拉面!

听着活色生香、地地道道的兰州方言,便能直接感受到生活在黄河两岸黄土高原上人们乐观豪放的民风。这独特的声腔传承在千百年来的历史中,也渗透进兰州人每一天的生活里。

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因河而美,因河而盛。自古以来,这里便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是丝绸之路上的“黄河明珠”。

兰州因黄河而美,因黄河而盛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早期河口一带驻兵就是要从这个地方经过乌鞘岭向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所以叫固若金汤。整个东部的人们要到西部去,从长安还是从成都等这些地方要经过的时候,一定会经过兰州,从兰州分流再到大西北。

兰州黄河铁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兰州的声音是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兰州的声音是古朴热烈的家乡话,是让人走遍天涯海角都割舍不下的秦腔,那是每一个兰州人的生命记忆,那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

民谣歌曲《黄河谣》: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武俊山 李谦

记者丨王远 王妍 李思沪 刘芸 黄兴

播讲丨姚科

制作丨单丹丹

新媒体编辑丨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