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 推荐 | 收 藏 !暑 期 非 遗 打 卡 计 划
流传数百年的独木龙舟节什么样?
西施的传说源于哪里?
中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在哪儿?
暑期来临
非遗里的宝藏县城
藏着哪些惊喜?

提起龙舟节,你一定不陌生,那么独木龙舟节你听过吗
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贵州台江县施洞镇、老屯乡和施秉县双井镇、马号乡百余个苗寨都要举行盛大的“划龙船”集会,以祭祀的方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就是国家级非遗——苗族独木龙舟节。每逢节假日,台江县老屯乡都向游客开放苗族独木龙舟体验项目。
独木龙舟的比赛从制作龙舟便开始了,最原始的船身用三根粗壮的杉木挖槽捆绑而成;龙头用柳树雕琢而成,最奇特之处是龙舟的头上顶着一对大大的牛角。
这是因为苗族是传统的农耕民族,牛就是苗族群众最重要的劳动“伙伴”,因此将牛角配到了龙头的两侧。

提到台江县,就不得不提火爆出圈的“村BA”。
台江与篮球结缘,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村BA”的前身就是台江县台盘村的“六月六”吃新节篮球比赛,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这项活动已经举办了几十年,打篮球早已成了当地的一种传统。
这座仅有17.3万人口的县城,也从“篮球热土”一跃而成“投资热土”。去年,台江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98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推光漆器的主要特点是用手掌推出光泽,制作过程中需要在灰胚上反复刷漆,先用砂纸蘸水擦磨,再用手掌蘸油推擦,一般需要反复刷漆、推擦至少6次。
平遥作为晋商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汉代就已是晋中地区的商贸集散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晋商足迹遍布欧亚。
由于晋商征途太远,随身携带现金颇为不便,汇兑业应运而生,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票号在平遥应运而生。(票号是专营银两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也即现代银行的前身。)
到晚清时期,全国票号共51家,平遥占22家之多,“一纸风行、汇通天下”,基本上控制了当时全国的金融命脉。
如今来到平遥古城,除了探索晋商文化,当然要打卡古城墙、民居、街巷和寺庙。这座古城始建于西周时期,至今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


请横屏滑动欣赏↓
诸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三江口水灯节”,也与西施传说有关。

诸暨还是民殷商富之地,以袜子和淡水珍珠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袜业之都”,诸暨拥有全球最完整的袜业产业链,是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袜子年产量约占全国的70%、全球的三分之一。

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产自安徽歙县的徽墨、歙砚,历来被视为墨砚之上品,徽墨和歙砚制作技艺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墨诞生于南唐时期,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成品具有质坚如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历久不褪等特点,被历代文人视为至宝。
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其石纹各异,有罗纹、眉纹、金星、金晕等百余品种。制作歙砚的石料十分讲究,要求石质坚润,纹理细密。
作为徽墨和歙砚的产地,歙县是古徽州府统辖的“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这里不仅是徽商故里,而且文风鼎盛,仅明清两代,就有六百多人考中进士,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为徽墨与歙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徽州文风兴盛并不是偶然,它是程朱理学正宗所在,朱熹和程颐、程颢兄弟的祖籍地都是徽州。这里诞生了三大地方显学之一的徽学。
徽商也一直有儒商的称号,他们极重视文化教育,徽州的诸多大家族也几乎都有先弃农从商,致富后再投资办学让子弟读书的经历。
在今天的歙县中学内,仍完整保留着明朝“古紫阳书院”的山门坊,见证了历代莘莘学子的朝读与晚归。
徽州的文风之盛也被谱写在歙县牌坊当中。歙县现存82座古牌坊,是“中国牌坊之乡”,每一座牌坊,都记录着一段历史。
棠樾村村头的七座石牌坊连缀在一起,仿佛一个巨大的弧形,代表儒家倡导的忠、孝、节、义,见证着一个家族明清四百年的传家之道。
歙县牌坊群中最大的牌坊——许国牌坊位于徽州古城,是全国唯一一个八脚牌坊。许国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衔为“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是仅次于首辅的重臣。
在歙县人心中,除了铭记昔日荣光的牌坊,更有久久萦绕不去的徽音徽调。
清乾隆五十五年,时任户部尚书的歙县人曹文埴带着徽剧“庆升班”前往京师。此后,徽商组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相继进京,孕育并催生了被后世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
今天的歙县中国传统村落(167个)遥居全国县级第一,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星罗棋布,是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艺术馆。今年1至6月,全县接待游客724.11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9.05%;旅游总收入62.84亿元,较2019年增长15.02%

“一壶铁观音七泡有余香”,位于福建东南部的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因安溪所产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香韵形美,犹如“观音”,又得名“铁观音”。 每一泡安溪铁观音都历经十道传统工序,三十六小时连续制作,这种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溪县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而盛于现代。当地茶农借鉴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作原理,发明出一套半发酵的独特制茶工艺,以此制作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乌龙茶。
在茶叶种植这点上,安溪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安溪县群山环抱,虽然近海却有崇山峻岭相阻隔,不受海风直接侵扰。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6—21℃,再加上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构成了适宜铁观音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
此外,安溪隶属泉州市,从宋代起,安溪茶叶就顺着泉州港的船只飘香至世界各地。

△安溪清水岩
随历史长河流淌至今
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一起打卡非遗宝藏县城
品味世代相承的艺术与美学
你身边还有哪些非遗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部分内容综合自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诸暨市委宣传部、黄山台(江伟)、地道风物、中国国家地理、黔东南非遗、诸暨发布、文明诸暨、央视科教、视觉中国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