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齐贤皮影戏:光影下的匠心与传承
夜幕降临,一层影窗,白幕透亮;一盏油灯,光影交错。锣鼓声响起,场下人声鼎沸。一场好戏开始了!
“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下,制乐传入百姓家”,在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齐贤社区,皮影戏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源溯于浙江海宁一带。
清末,奉贤齐贤说书先生于秋生有时到浙江嘉兴、海宁等地去说书,看到当地的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回来后找了一位会多种乐器的裁缝师傅程祥生,自己画图,制作了最初的皮影人物道具,两人合作创作了演出脚本。之后,又请当地器乐高手金连章组织了一班乐手,皮影戏演出班子就这样成立了。
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位名叫唐宝良的裁缝师傅开始跟于秋生、程祥生学习皮影戏。唐宝良熟悉各种戏文,也很能唱本地山歌,善于制作皮影人物道具。于是,这几个人合作后,皮影剧目越来越多,唱腔也越来越丰富。
齐贤皮影戏完全承袭了江南皮影的艺术风格,在当地也称皮囡头戏、影戏,一般以两人操纵为主,另有一名副手专门传递人物道具。齐贤皮影戏用齐贤方言演唱,曲调选用本地山歌、苏滩调及海宁派皮影戏调,融合形成独特的“皮影腔”。乐队由“细乐”和“粗乐”组成。
每逢农历七月初二起至深秋初冬,是皮影戏演出活动的最佳时段。当时,组织活动一般由当地的一位召集人负责。每当夜幕降临,皮影演艺人员在已收割过的田地里支撑起一张1.8×1.1米左右的“布靶子”作为舞台,汽油灯作光源(今用“小太阳”或日光灯),从黄昏一直演至深夜。演出地点除齐贤各村外,还常受邀去邻近的青村、肖塘、庄行等地演出,有时还与塘北、七宝一带的皮影戏班联袂演出。
齐贤皮影戏艺人都为业余性质,他们平时都有自己的固定职业,工作之余,由班首约期集中起来排练新剧目。程祥生、唐宝良从说书人那里学习古戏文,创作编排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岳飞传》《呼家将》等连台本戏。
学生体验演皮影戏
2008年,齐贤皮影戏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来,金汇镇加大投入,注重传承,着力推动齐贤皮影保护工作的繁荣发展,举办皮影戏艺术展览,排练新的剧目,巡回展演,推进皮影戏进课堂等,使幕布上的“皮囡头”永久亮丽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