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丝为墨,勾勒画卷!匠人 “点竹成金”,演绎竹子“变形记”!

百姓就业 | 2023-08-14 17:39

英雄不问出处,草根亦能出彩。由贵州二频道《百姓就业》栏目和贵州工匠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大型专题报道《寻访贵州工匠》正在火热进行中!

六枝特区竹编起源于清中期,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现主要生产地在新窑镇新河村,所以新河村也是六枝较有代表性的“竹编村”,村里的每户人家几乎都善长竹器编织,技艺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在高手如云的新河村里,有位匠人更是登峰造极,能用竹子编制出图案,编织出诗句,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张华啟。

张华啟是大家口中的“竹编状元”,不同于其他村民编制的日常竹器,他的作品以精以细出名,擅长用纤细如发丝的竹丝为笔墨,将中国传统书画、十二生肖图等编织出来,其精细效果和书画神韵相和,可与丝绸刺绣相媲美。

竹编匠人张华啟:我没有正式接触之前都是做些粗糙的活,像簸箕、撮箕这种简单粗糙的东西,后来经过我自己专研,就把它优化的比较精细了。

精细的竹器,不仅需要编织者的技术,也取决于竹编的原材料,一直以来,新河村的竹子资源都较为丰富,祖祖辈辈也都沿袭着自己动手编织竹具的习惯,对竹子挑选更是有所讲究,张华啟亦是如此。

竹编匠人张华啟:我们新河村里面有一个竹林,占地面积20多亩。编织竹具的选材非常讲究,像比稻子长的只能做垫子,比稻子短一点的只能当托架。竹子种类也有很多,苦竹,金竹等。

选定材料后,去节、开竹、削竹篾到竹底编制等工序,张华啟都是信手拈来。

竹编匠人张华啟:慢慢划破成一小块一小块,就可以拿来做了,用刀刮了后,它就不刺手了,会光滑一点。

只见竹篾如纸片般厚薄,宽窄适中、细长统一,在张华啟手里迅速被拼叠起来,相互碰撞,沙沙作响,更显竹编形态。

竹编匠人张华啟:我差不多做这个有40多年了。小时候就一直跟着老人学,放学回来也跟着做。我五、六岁的时候只会打一点基础,十多岁就可以做这样的托盘,现在游刃有余,都是自学的。

没将竹编当做事业时,张华啟本是数学教师,那会儿的他仅仅将竹编看做一门家乡的“土手艺”,在闲暇之余会进行编织,直到2008年,一场大赛的举办让他重悟了竹编的魅力。

竹编匠人张华啟:我在电视上看到多彩贵州在举办旅游商品大赛,我觉得我老家的竹编,如果做成工艺品的话,也能够参加比赛。2008年的时候我就拿着几件工艺品去参加比赛,但是由于当时没有经验编出的东西比较粗糙,没有获奖。

有了经验,张华啟开始不断钻研,在竹编原有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理念,扩充了竹编单一的实用功能,也经常参加省内外的大型展销展示会和活动,并多次获奖,渐渐地,他被大众所熟知,也开始更加注重手艺的传承。

竹编匠人张华啟:传承手艺有几种方法,一是周末到村里面去传授村民一些技艺,二是我开了网店,让他们把做好的工艺品拿来我这,我给他们销售。我还在学校里面成立了第二课堂,教学生编织,目的就是为了把我们这个竹编文化传承下去。

张华啟学徒张诗团:我觉得竹编是一门传统手艺,好玩有趣,想学习传承。

为了更好的促进竹编产业的发展和传承,张华啟还和妻子开设了六枝特区丽萍竹制品加工厂,深挖竹文化,拓宽竹销路,为新河村不少手艺人开拓了一条致富的好门路。

村民谭明伦:我干了40多年,从十三、十四岁开始做,到现在60岁了还在做。这个东西是我们这里祖传手艺,从爷爷辈就开始做的。现在一天能做个百把块钱。平常我们就拿给张老师,让他销往省内外,还会销往国外。

村民喻忠芬:我从小时候就开始做这个,我没有什么手艺,不能出去打工。做这个,一年能赚万把块钱的零用。张老师随时都来我这里收着的。

如今,在老家新窑镇收完老乡们的编制品后,张华啟就会返回六枝的家,进行头脑风暴,结合市场创作出更加新颖、更具风格的图案。

竹编匠人张华啟:我平常编织之前会设计图案,用国画颜料或者油画颜料来画的。在编织之前我都会先设计,先在大脑里面构思好,再画出来,染出来,根据图案编制。


竹编匠人张华啟:这个竹箱子属于我这儿的镇店之宝。在清朝的时候人们就用这样的竹箱子来提行李,我就仿照着来设计,里面是满天星图案,外面是梅兰菊竹的图案。做工就像头发丝一样细,像这样的竹箱子至少一个月时间才能做出一个,价格比较昂贵,5000~8000一个。现在销量比以前好,如今人们比较追求健康,原生态的东西。我们的竹编是纯天然材料,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正是人们喜欢的工艺品,所以都喜欢买,供不应求。

到现在,六枝竹编手工艺还正在蓬勃发展,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前提下,竹编产品低碳、环保、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张华啟说他会一直坚持,将这门“老辈子”留下来的手艺传承下去。

竹编匠人张华啟:我对竹编的感情直接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时候在梦里面都会梦到竹编的图案怎么编。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我不能编织的那一天。

贵州工匠行科技有限公司黄琳茜:我们贵州工匠行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很推崇这种工匠人的精神,感谢你对这一份工匠精神的奉献和保护。我们现在在联合贵州广播电视台做匠人品评大赛的活动,给您发一个英雄帖和慰问金,欢迎您到时候带着您的学生一起来比一比,一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