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以产业带动就业,铺就群众就业增收“幸福路”
铜仁市万山区利用引企、建企、助企的“组合拳”,构建起“家门口就业”模式,有效解决群众就业。
这段时间,九丰农业博览园的莲花白迎来丰收,工人们正在进行采摘,采摘后的蔬菜将被称重、装箱发往湖南、重庆、贵阳等地。
2015年,万山区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九丰公司,围绕“农业惠民”的发展战略,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九丰农业+”模式,得益于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各乡镇(街道)的农业产业欣欣向荣,其中收益最多的便是高楼坪乡。通过“九丰农业+”模式,在全乡12个行政村流转闲置土地建成24个标准化蔬菜大棚园区,5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万山区高楼坪乡赶场坝村村民潘木英:到这里做事,工资有3000元左右。
九丰农业博览园经理王守俊:依托九丰农业,我们先后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年蔬菜生产量达2800吨。
万山区还通过在各乡镇(街道)配备专职科技副乡长,为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指导,让曾经“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民华丽转身,成为精通现代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进一步夯实家门口就业基石。
在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族之家,负责人许平正认真指导搬迁姐妹们钩织毛线花,一旁的展示柜上摆放着各色的花束、毛线玩偶等,色彩靓丽、栩栩如生,十分吸人眼球。
2022年3月,在社区的帮助下,乡愁旺家手工文创公司应运而生,先后吸纳100余名搬迁妇女利用闲暇时间织毛线花、毛线玩偶等产品,把“指尖技艺”转变成了“指尖经济”。
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民族之家负责人许平:边上班边照顾家庭,还能有一定的收入。
除了民族之家,社区还通过引进大数据科技公司、制衣厂、朱砂企业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让搬迁群众实现楼上安居、楼下乐业。
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居民张维德:在这里有工作,还能照看母亲,住着非常温馨。
在此基础上,万山区还不断聚焦老百姓从好就业到就好业,从稳得住到过得好的发展需求,以稳岗就业促增收为抓手,通过“引企、暖企、助企”行动,不仅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通讯员:丁飞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