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健康|贵州省人民医院内镜科开创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新篇章
近日,一名4岁患儿因反复腹痛来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就诊,经B超检查发现存在阑尾粪石或增粗。在内镜科医生的建议下,为该患儿开展了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对阑尾粪石进行冲洗。术后患儿腹痛得到明显缓解,第二天出院。
对儿童而言,阑尾炎、单纯粪石或食物残渣嵌顿是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疼痛,以及避免手术瘢痕对患儿的影响,贵州省人民医院内镜科与儿童普外科合作,共同发起了一场“阑尾保卫战”,在不开刀、保留阑尾的情况下,为患者治疗阑尾炎。
“洞察”阑尾腔——创新手术,保留阑尾功能
在既往认知中,阑尾是一个退行性器官,切除阑尾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但随着近代免疫学、生物学及医学的发展,发现阑尾具有免疫及分泌功能。因此,保留阑尾的治疗方式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省医内镜科学科带头人谢睿介绍:“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是一种更为温和、有效且恢复快速的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新型微创方法,通过清除阑尾嵌顿的粪石,解除阑尾腔梗阻,充分引流,从而达到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目的。该术式的优点是不用外科开刀和长时间住院,治疗预后良好,没有手术疤痕,且不用切除阑尾。近年来,ERAT在国内逐步开展,成功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于单纯性阑尾炎、阑尾残株炎、阑尾管炎并粪石感染等均有很好疗效。”
经ERAT治疗前后
对于儿童患者而言,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期快等优势尤为重要。自2023年8月该创新技术在省医开展以来,已有多名阑尾炎患儿得到治愈,这些患儿平均年龄8岁,最小年龄仅为4岁。通过ERAT冲洗出阑尾腔内粪石,患儿的腹痛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
从探索到成熟——ERAT技术的进化之路
随着设备研发的进展,ERAT技术也迎来了技术飞跃。通过新型一次性胆道子镜(EyeMax),可以在无射线的情况下直视操作,明确阑尾腔内病变位置,对阑尾炎进行精准治疗,真正做到了“让阑尾一览无遗”。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这项技术可以在门诊进行,最大程度减少了对患者的影响,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并缩短治疗周期。
医生建议,如果出现疑似阑尾炎的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对于阑尾腔无明显增粗、炎症较轻的情况,可以选择常规ERAT治疗,通过阑尾取石和冲洗减压,可以快速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