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黔交流,共推非遗“茫父颖拓”传播发展
6月30日,北京市海淀区非遗颖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海淀老龄大学颖拓篆刻传承研究会会长赵小平一行与贵阳茫父书画院茫父颖拓研学会成员就共同举办“茫父颖拓”艺术作品展,推动非遗“茫父颖拓”传播发展进行交流沟通。
据了解,颖拓艺术是在民国初年由花溪籍书画金石篆刻家姚茫父先生始创。姚茫父即姚华。姚华,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阳人,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一生主要活动在北京,他在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方面都有很多的成就。书画造诣高深,并著述了一系列绘画理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进行了较广泛的涉足,在近代美术史上,做出了丰富的理论方面的贡献。
颖拓是画与拓的结合,“颖”字指毛笔的笔锋,这种拓技法要求不露笔墨痕迹,逼真地把器物上的图案纹饰和铭文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完美清晰地呈现在纸上。颖拓也可表现出器物的立体效果,实为“用笔画出来的立体拓”。
在花溪,赵小平一行还登上茫父山拜谒了茫父雕像,参观了茫父艺术中心,茫父颖拓研学会院长林诚向赵小平等介绍了贵阳茫父文化传承方面所做的工作。
据赵小平介绍,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经过17年的迭代传承,北京海淀老龄大学现有两百多名颖拓学员,作品集《锋颖传神》汇集了顾和园露陈石座颖拓艺术作品117幅。
在现场,双方茫父颖拓研学会成员还分享了颖拓的创作体验,共同颖拓了《泰山残石二十九字》作品,并互赠颖拓书画作品。
最后,双方达成深度合作意愿,争取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共同举办《茫父颖拓艺术作品展》,进一步推动非遗“茫父颖拓”的传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