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的打工人们,都来学学贵州顶流“网红”王阳明!

动静贵州 | 2023-02-17 21:58

他是当仁不让的顶流网红

他让“知行合一”在全球广为传播

他就是王阳明

有人说 王阳明是个超级IP

有人说 有关他的书可以绕地球三圈

关于他的伟大 无需赘述

你我的人生路上

可谓是处处都会与他相遇

高考、面试、老丈人唠嗑

……

王阳明可谓是

“陪我从小到大”的一个大人物

那么问题来了

王阳明为什么这么流行?

那是因为两个字——心学

心学是什么?

笑姐认为 这是我们

治疗当代打工人EMO的“神器”

今天我们不整理论

只讲事实

笑姐要来给你摆一摆

关于王阳明

你从没听过的那些“八卦”

·五岁都不会说话

如果是现在遇到5岁的小孩不会说话,你一定怀疑这孩子估计智力有问题,上医院医生都会说语言发育迟缓。王阳明就是这样一个小孩,而且还是因为改了名字突然才会说话。

《阳明先生年谱》记载王阳明生下来之后“五岁不言”,明代的其他史料,比如王阳明的好友湛若水后来为他写的墓志铭里也明确说,王阳明“六岁乃言”。

面对五岁还不会开口说话的王阳明,一家人都很着急,甚至开始怀疑他是不是先天有疾。但王阳明的爷爷王天叙却不这么想,他认定这个云中送来的孙子非池中之物,对他很有信心,每日把他带在身边。在王阳明将近六岁的时候,有一僧人经过王宅,远远看到正在门前玩耍的王阳明,便走上前来摸他的头,闭目沉吟半晌之后,感慨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正在屋内看书的王天叙听了非常惊异,忙赶出来想上前问个究竟,那位僧人却已飘然而去。

爷爷王天叙也是读书之人,低头沉思许久,终于在望向书本的片刻恍然大悟。在王阳明出世之际,为了纪念梦中仙人云中送子,自己特意给孩子起名叫王云,但是,“云”字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说”,所谓“子曰诗云”,所谓“人云亦云”。僧人的“道破”就是说王天叙把这个事儿在名字里就给说破了。因为名字里说破,所以这孩子就不说话了,这就是中国人生活里的辩证法,所谓“过犹不及”。

一想明白这个道理,王天叙立刻做了个决定:要给孙子改名字。

但是改名叫什么好呢?古人的名字往往非常讲究,除了寄寓着长辈对子孙的美好期望之外,名门望族往往还要表达出对儒学的志愿与追寻。所以王天叙取《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的典故,为孙子重新取名叫王守仁。此后王阳明的弟弟们也就按照这样的命名法则,被王天叙取名为:守俭、守文、守章,这都和王家作为儒士大家的家风有关。

所以,王阳明其实名守仁,字伯安。因为他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并在后来的人生阶段中,每到一处筑室修学,多以“阳明”名之,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阳明先生,故后世普遍称他为王阳明。

改名的成效立竿见影。第二天,王家和往常一样气象平和: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正在读书习课,为下一场科举考试做准备;母亲郑氏在做针线活,给一家老小纳鞋底;爷爷王天叙铺开笔墨纸砚,准备练习书法,提笔一挥,写就四个大字——大学之道。王天叙看着尚未干透的墨迹,口中反复沉吟“大学之道”四字,脑中自有读书人的恣肆徜徉。但在一旁的王阳明却坐不住了,五年多来一句话都没说过的小朋友以为爷爷忘记了后面的句子,忽然朗声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顺畅自然、铿锵有力,有如江水滔滔奔腾。

·一个“不务正业”的官二代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明宪宗成化十七年辛丑科进士第一人,也就是俗称的“状元。考中状元的王华在翰林院、詹事府(太子东宫官署)、礼部等处任职,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担任给皇帝讲课的讲官。有个这样的爸爸,这是妥妥的官二代,放现在还能搜集出“我的状元父亲”这样的素材。

但是这样的官二代,却沉迷于下象棋。每天不是在下象棋,就是在去下象棋的路上。在他的父亲看来:下象棋之类的娱乐都是旁门左道。就好像我们现在,孩子的心思就是玩音乐,唱歌,家长总会说这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的事。父亲望子成龙,趁王阳明睡熟后,简单粗暴地将他的棋子棋盘都扔到了河里。

王阳明很伤心,专门写了一首诗来纪念他的那些棋子们。

诗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车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在王阳明的笔下,象棋的棋子们不管是冲锋陷阵的兵卒,还是坐守镇中的将帅,无论是直行无阻的车骑,还是横驰田土的象马,都在河水的冲击中溃不成军、节节败退,随着炮子在沉水之前的最后一声怒响,激起了童年王阳明的失乐之愁。这份乐趣,可能并不如王华想象中那样低级,“卧龙”二字,说明王阳明在象棋中获得的并不只是左右厮杀的快感,还有排兵布阵、运筹帷幄进行脑力角逐的畅快。

这首七律非常工稳,从这样一首小诗里,就可以看出王阳明的天赋之高。但象棋被扔掉之后,幼年王阳明也并没有把注意力转回儒家经典上来,而是继续沉迷在其他五花八门的道上,坐实了父亲眼里的叛逆少年形象,什么兵家、道家、佛家之流,统统玩了个遍,这些后来被挚友湛若水称为王阳明的“五溺”。

·上疏纳谏得罪人被贬

王阳明因上疏纳谏得罪当权的大太监刘瑾,被判廷杖四十并贬为贵州龙场驿丞;父亲王华也被排挤出权利中心,调任南京吏部尚书的闲职。南京吏部尚书,南京在明代成祖迁都以后,被调到这里的官基本就是党争失败的失宠者,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南京那就是个养老院。但是面对这样的儿子,父亲也没有放弃他,反而鼓励他要好好去贵州龙场上任,也就是在这里才开启了王阳明的“心学”之路。

王华因不肯向刘瑾低头,即便儿子被关进诏狱,也只有一句“我的儿子做的是对的”。刘瑾见用王阳明要挟王华不成,便找个理由将王华支出京城,让他去南京任吏部尚书。

王华在金陵城中先是听到儿子投江自尽的噩耗,如今又见到王阳明真切地站在眼前,如果换作一般的父亲,大概谢天谢地之余,便不求其他,只要孩子平安生还就好。可在王阳明将养了几日后,王华便问他接下来如何打算。王阳明等的便是父亲的意见。他于困厄中慢慢明了了自己的心志,可毕竟先经廷杖与诏狱,又经追杀与逃亡,他内心深处需要一种别样的支持。而父亲之于孩子的一生,除生养之外,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于人生挫折、困厄、艰难处的支持!

王华以为王阳明挺身而出勇斗宦官是士大夫本色,如今虽九死一生,逃出生天,但逃避却不是应有的态度。而且,即便接下来龙场是一个死局,可既然是朝廷的任命,作为朝廷命官,作为已然名列“奸党名录”的知识分子表率,还是要勇于面对,要敢于挺身入局。

王阳明看着父亲的眼神逐渐明亮起来,他拖着一身的伤病潜回南京要的就是以父亲的智慧来印证心中的选择,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点头称是。在那一刻,父子二人的心志与情怀彻底融汇在一起,自幼年以来的逆反与对抗,在这一刻全部化成了一种薪火得以传续的精神息壤。王华亲自挑选了两个贴身的僮仆,让他们跟随王阳明一起远赴龙场。告别了父亲,王阳明重新走上了那条“贬谪之路”。

因为在父亲那里得到别样的支持而印证了心中坚定的选择,所以走出南京城的王阳明,心境反倒一时阔大而光明起来,不像他自武夷而返金陵是悄悄潜回,他离开时,已知前行的方向,便不再畏手畏脚、掩藏行迹,而是光明正大地去走这条“贬谪之路”。

·两次“高考”都不得劲

作为“官二代”的王阳明,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居然会在考试中落榜,你敢信吗?一次也就算了,还是两次。但是,他心态真好,你们都觉得考不上大学,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而他却觉得:我居然会为了自己考不上大学而感到懊恼,真是羞耻。

照理说,王阳明作为“官二代”,又在北京接受了最正统的儒家教育,展现出极高的才华,得中进士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王阳明的天才惹来妒忌,屡次遭人作梗,弘治九年(1496)他已经第二次会试落榜了。

当太学同学因为落榜而耻时,王阳明却落落大方地安慰道:“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这是何等的磊落气魄,又是何等的自信与阳光。

虽然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诸多烦恼

甚至还有些“戏剧”

但后来的王阳明成了哲学家

成就举世熟知

在诗歌创作领域也颇有建树

直接让笑姐想起那句话

我命由我不由天

请普通人们赶紧把他的心学笔记

抄进自己的人生小抄本!

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

干不过就沉淀

躺平了以后再踔厉奋发

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起起啊!

大家可能会说

王阳明不是浙江人吗?

怎么就变成了你们贵州的网红?

这些笑姐已经去找到了“证据”

这就给你看!

“本人王阳明今甲秀楼到此一游”

青瓦白墙的仿古建筑,与贵阳市的地标建筑之一甲秀楼相互辉映;沿路外墙上是“王阳明留诗处”。《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和《南庵次韵二首》就是王阳明当时到“南庵”留下的两首诗。“南庵”即今贵阳翠微园,它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南明河南岸,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占地4000多平方米,紧邻贵阳地标性古建筑甲秀楼。该建筑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正德年间王阳明贬谪至龙场时称为“南庵”,后改名为武侯祠、观音寺, 1993年经维修后改名为翠微园。

·市府路:“知行合一”的起源

在距今700余年的元代,贵阳建顺元城,地处西南闭塞大山之中的贵阳,建起了顺元路儒学,这是贵阳历史上最早的学校(其址在市府路贵阳市人民政府旧址处)。其后不久,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在此设立了文明书院,于是聚徒讲学之风兴起。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阳建省,隆庆三年(1569年)贵阳府成立。明正德四年(1509年)贵州提学副使毛科与其继任者提学副使席书遂自龙场聘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来省城贵阳文明书院讲学。王阳明在文明书院主讲期间,不愿改课讲题,偏重研几悟道,阳明先生著名的“知行合一”学说,是当年在文明书院第一次提出的。开创了贵阳一代学风,一批知识渊博的学者脱颖而出。故史有“悟道于龙场,传道于贵阳”之说。

后来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啦

王阳明贬谪贵州

悟出心学真谛

走出贵州

不仅走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也为中华民族注入思想的活力

创造了文明史的奇迹

看了这么励志的爱豆

你还在夜里默默流泪

伤春悲秋吗?

打起精神来!

我们要努力学习进步

然后惊艳所有人!

今天的故事就说到这

更多王阳明的故事

尽在2月20日

郦波新书《心学的诞生》首发会

点此链接可9折购买哦↓↓↓

郦波是谁?

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全球汉语大会”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已出版专著五十余部,其中《五百年来王阳明》等获评“中国好书”。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的《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 《五百年来王阳明》等节目广受大家欢迎。

更多详情

2月20日10:30

动静新闻客户端

动静贵州微信公众号

动静贵州微博

动静贵州视频号

动静新闻抖音号

动静新闻快手号

将进行现场直播

记得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