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传媒力量·桐梓行 | 忆娄山关长征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娄山关,位于遵义、桐梓的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记忆中的娄山关
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
是红军两度攻克娄山关
是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是毛泽东策马驻足写下《忆秦娥·娄山关》
(图为毛泽东题词《忆秦娥·娄山关》)
忆往昔峥嵘岁月
1935年,红军在娄山关经历了两场战斗。
第一次战斗是在遵义会议之前,红军占领遵义之后,贵州军阀王家烈、侯之担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置军事防御,红四团耿彪、杨成武率部攻打占领娄山关,并在此布防,确保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第二次是二渡赤水之后的娄山关大捷。红军历经万险拿下娄山关,歼灭和击溃敌军2个师和8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电影《四渡赤水》中就复刻了当时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中央红军二渡赤水河后,出敌不意,声东击西,攻占了桐梓和天险娄山关,再占遵义城。
(图为电影《四渡赤水》剧照)
现红军长征历史
走进如今的娄山关战斗遗址区,关口旁伫立着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它诉说着中央红军长征万里、踏破雄关的英雄气概。
拾级而上,曲曲折折的道路便能让你深刻体会到红军长征之路的艰辛。
小尖山保存着1935年的战斗遗址,山顶的战壕记录着那场激烈的战斗,敌人扼守高地,红军浴血奋战。
(图为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
长空桥取自《忆秦娥·娄山关》中“长空雁叫霜晨月”。从长空桥过去,便能到达大尖山战斗遗址,站在桥上纵观娄山全景,山脉蜿蜒曲折,便能感受红军长征之路艰险至极。
(图为长空桥)
在娄山关战斗遗址处,还有一片柳杉树林,杉树个个笔直挺拔,整齐划一。这片林子名为纪念林,是老百姓栽植的,目的就是为了纪念在娄山关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缅怀英烈。
(图为纪念林)
重走红军长征路
重温革命先烈的峥嵘岁月
踏上娄山关长征的漫漫旅途
传承先辈们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红色精神
文稿:熊晓晓
图片:王璇 马道飘 杨金艳 邰星星
指导老师:李娟
出品: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教务处
桐梓县文化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