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健康 | 掀起人参的盖头来
人参,起源于古生代第三纪,距今约六千万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和用文字记载人参的国家,中国人参药用史为7000-10000年,在3500年前的殷商时代创造出形象生动的“参”字,在公元前36-前32年的西汉时就已有文字记载。
人参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药材,以辽东、吉林为贵,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由于人参功能奇妙,被誉为“千草之灵、百药之长”,又有“百草之王”的美称。古代民间奉其为“能起死回生的仙药”。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人参一直都笼罩着浓厚的迷信神话迷雾。许多荒诞不经的传说充斥着神奇的幻想,人参大都被人格化,譬如人参精的形象直接取自人参宿根酷似人形的特点,人参被幻化、描绘成各种人物,他们以优美的形象,善良的品质,神奇的魔力,出没于深山密林,帮助辛苦的参农战胜敌人,发财致富,或获得爱情、健康和幸福。在艺术上,人参传说一般构思奇特,情节比较曲折,形象生动感人,富有民族风格和美学价值。
关于人参的美丽传说,在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吟咏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即便是现代,还有以人参为主题的戏曲、歌舞、电影出现,对这种特有的传统文化现象,近年来,人们称之为“人参文化”。
为了科学的认识、利用人参,需要揭开神秘的面纱,拨开神话的迷雾,剔除封建的糟糕。
人参是第三纪孑遗植物,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米3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得名。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已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已进行保护。根据产地不同,可分为东阳参、吉林参、高丽参等。
人参的品种可多了,根据产地可分为野山参、林下参、园参、高丽参等。野山参主要以野生为主,较少见,药用价值高,香气较淡;林下参指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园参指栽培的人参。这两种人参味道微苦、香气较浓、偏温性。
根据炮制的制作方法可分为红参、生晒参、野山参、白参等等。
不同病况选择不同的品种: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动则出汗的人,属于气虚,应该服用药性平和,不温不燥的生晒参。如果做过放化疗或是刚做过大手术,处于恢复期,应该服用大补元气,无温燥之性的野山参。心率衰竭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该服用药性温补,适用于急救的红参。
服用人参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剪成小段含服、隔水炖服、制成胶囊服,浸酒喝或做成药膳食用等等。但是,人参绝对不能天天连着吃,而应是吃吃停停,间断服用。服用红参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一、避免滋补过度。红参的主要功效是益气补血,可较好地解决气血亏虚的问题,但在服用红参后不宜再进食其他滋补类中药,过度补充营养可能会导致出现上火或心慌气短等问题;二、避免饮茶。服用红参后不要再饮茶,这是因为茶叶中富含大量的鞣酸,会与红参发生反应,影响红参的吸收效果;三、避免进食破气类、刺激性食物,如白萝卜、黄瓜、胡椒等;四、阳热性体质、儿童要慎用红参;五、不宜服用人参的老年人群:容易失眠的老人;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有胆结石或胆囊炎的老人;血液粘稠度较高的老人。
人参与某些西药不适宜联用。人参不宜与水合氯醛、苯比巴安等镇静止痛药在一起使用,会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人参与抗凝血药、镇静药、类固醇、强心苷等药物具有协同或拮抗作用,不能同时服用;人参不宜与单胺氧化酶、帕吉森、苯乙肼等抑制药同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