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贵州之醉美遵义

2022-11-17 11:38

(上篇)

醉美遵义,黔北重地。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遵义一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昭示黔人,遵循道义。遵义人爽,重情仁义!

如是我闻:“贵州文化在黔北。”

汉有“三贤”:尹珍、舍人、盛览,遵师重教,首开西南教育先河;清有“三儒”: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一脉相承,沙滩文化蜚声海外。

黔北文化,外吸巴蜀、湘楚文化;内承民族、本土文化;根脉传统、优秀文化;长征广播、红色文化。抗战时期,浙大南迁,对遵义文化教育,影响不可低估,至今血脉相连。

黔北文化,特色鲜明,风格各异,丰富多彩。包容兼蓄,融汇贯通,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在省内至全国,占有重要一隅。

遵义,以红色文化享誉全国。    

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黔北,紧要关头,召开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

两战娄山、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充满神奇,传为佳话。伟人一曲《忆秦娥.娄山关》,雄壮巍娥,大气磅礴。让黔人精神振奋,凭添浩然正气!

转折之城,红色之都,闻名中外。红色基因,代代赓续。红色种子,植入黔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中篇)

说到遵义历史,不能不说海龙屯。它是省内仅见的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古堡遗址,也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軍事城堡。是持续700余年、承袭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娇然矗立。屯堡之下,引资开发,建明代小镇,供游人玩耍。

2017年3月回到遵义,逛红军街,进黔北作家书社,买了两本有关遵义的新书。一本是遵义市作协副主席韩可风写的《沧桑遵义》,以说故事方式讲述历史,史料翔实,文笔好美,耐读好看。另一本是著名作家叶辛新作《古今海龙屯》,以影视创作形式讲故事。

叶辛老师不愧为讲故事的高手,穿越数百年时空,硬是将明朝万历三大征战之一、发生在海龙屯的平播之战,纳入他极其善长的知青题材,编织了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缠绵凄美的爱情故事。

提起海龙屯,心中有一段抹不去的情结。那是2010初,我刚退休,想为家乡做点事。邀请好友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武志刚老师夫妇一同来到遵义,在汇川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陪同下考察过海龙屯,想把这段历史搬上银幕。

杨氏家族后人、从小一起长大的、遵义西部水泥集团董事长杨启明,表态出资赞助。

在遵义,我和武老师一起研究史料,进行深入探讨。武老师说,写连续剧不难,但投资巨大,无法拍摄,不如先写一个电影故事作宣传,扩大影响,再考虑电视剧。

还构思了故事梗概:杨氏后人才女,大学毕业放弃出国留学,回到家乡当村官,开发海龙屯。以介绍海龙屯历史的形式,引出播州土司杨应龙的故事,引来海外杨家后人巨商投资开发。

很好的一个故事,但因新区划分时间不长,工作重点不在于此,深感遗憾。

如今再读叶辛老师的《古今海龙屯》,引发无限感慨和追思。两位老师的构思竟然所见略同,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愧为剧作高手。只可惜武老师选择时机不够成熟,不像今日之遵义,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追求美的生活和精神食粮。还因为叶辛老师在贵州扎根二十余年,骨子里多了些黔山贵水的情感。

让我更觉遗憾的是,武老师于2011年因病早逝,我在昆明,事后才知。

如今再看叶辛老师的《古今海龙屯》,又让我想起武老师。当年一起登海龙屯,上红军山、漫步湘江河畔,灯下讨论的情景再现脑海。

这次来贵阳,听说叶辛老师正好在筑避暑,朋友带着前去拜访。听叶老师讲,书已销售数万册,拍电视剧还在等待中……

论及本土文化,不能不提茅台酒、湄潭茶。茶文化,酒文化在遵义得以充分发挥,展现淋漓尽致。

茶品人生,酒饮人情,酸甜苦辣,厚薄冷暖,个中滋味,各自体会。仔细观察,举手投足、言语交谈间,突显遵义人博学多文,豪爽义气。

黔北人才聚集,人文荟萃。诗歌小说,文艺作品,戏剧影视,花繁叶茂,硕果累累。在遵义,还听说两句话:“绥阳面前不言诗,桐梓面前不说联。”绥阳、桐梓为国家级命名的“诗乡”和“楹联之乡”,据说两地三岁儿童都能吟诗言联。

党的十八大以来,黔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提高。随着群众衣、食、住、行、医疗、养老等系列民生工程,在制度和政策上有了根本保障,人们对精神、文化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愿望更加迫切,正朝着更高的标准迈进。

新时代,新变化,幸福生活,让遵义人民发出新的呼声:“十谢共产党”。谱写成曲,红遍全国。

(下篇)

遵义,我的家乡,让我骄傲;    

遵义,我的家乡,让我陶醉!     

我要放开歌喉,为你高歌一曲;我要舞动笔墨,为你颂诗一首:

《醉在遵义》

遵义,我的故乡。因于往昔的贫穷落后,我曾经恨你怨你羞于提起你。

而如今的遵义,早也面目一新、今非昔比,俨然是一个世界花园、人间仙境。

让我们一起,慢慢赏、细细品……

娄山山脉、古堡海龙屯,桐梓人遗址、夜郎国土,那是黔北人的根和魂。

湘江河、乌江河、赤水河,新舟沙滩、诗乡绥阳、太白遗迹,那是黔北文化的源头活水。

茅台酒的醇香、湄潭茶的芳香,那是古播州的韵味。

乌江鱼、豆花面、羊肉粉,那是遵义人的味道。

更有那,两战娄山,四渡赤水,那是伟人毛泽东的得意之笔。

遵义会议、苟坝会议,中国革命的希望从这里升起。

走噻,遵义那么好耍,让我们一起去转转……

务川的仡佬古寨、九天母石;道真的天母洞、洛龙生态公园;余庆的老林河、平桃原始森林;正安的西塘古镇、半山灯池;赤水的竹海、茅台镇的灯火;新浦新区的校园、深溪湿地;更有凤冈,素称黔中乐土。

真是,人在画中游,一步一处景。

在她面前——

不要谈巴黎的夜景有多灿,不要说异国的风光有多美,不要提莱茵河的水有多清,更不要夸大洋彼岸的月亮有多圆,不必去日本看樱花,也不必到荷兰赏郁金……

去过的地方让我心醉,未去的地方让我心仪。印证了先贤预言:五百年后胜江南。在祖国的大好山河中,你无愧为多彩贵州的最美。

邀几位故旧好友,闲坐在遵义公园的茶楼,泡一壶湄潭毛尖,喝几杯当地土酒,不知不觉中,我醉了……

醉倒在故乡的山水里,醉倒在母亲的怀抱中。

不慕六国黄金印,莫道苏杭天堂美,请到遵义耍一耍,酒不醉人人自醉。

来吧——

他乡的宾客,海外的归侨,

五州的朋友,远方的游子,

遵义张开双臂,热情欢迎你! 

 游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