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 贵阳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116.86亿元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体育局的精心指导下,贵阳市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强省会'五年行动和贵州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扎实推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在2024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贵阳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饶祖跃交流发言时介绍,贵阳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116.86亿元,占比全省38.7%,体育产业增加值48.36亿元,占比全省38.9%。
强化顶层设计谋划。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市委主要领导专题听取体育工作汇报,对举办大型赛事、发展体育产业提出明确要求。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意见,体育产业专题写入《2024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并明确下步发展的重点及措施。体育产业纳入《贵阳市“十四五”体育发展专项规划》总体布局,编制《贵阳市体育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贵阳贵安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请市人大修订《贵阳市推进全民健身规定》,新建居住区公共健身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0.3平方米的配建标准写入地方性法规,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4平方米。
拓展体育消费渠道。利用闲置厂房打造了山海城市体育公园、甘平体育公园和上坝路体育运动公园。创新“体育+商业”新模式,将体育馆办赛转变为“赛事进商场”模式,提升商场人气,提振消费市场。2023年共组织3V3篮球、5人制足球、街舞(霹雳舞)、跳绳等15项比赛在悦然广场、砂之船奥特莱斯、数博万达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举办,参赛率较往届提升约23%,赛事活动期间各商场客流量增长66%,营业额环比增长32.57%。联动旅游及商务部门,策划开展全年度体育促消费活动,举办避暑季“爽身”系列赛事活动102项,参赛人数95900余人次(省外参赛16400余人),直接带动省外选手在筑消费近2000万元。据第三方公司抽样调查测算,2023贵阳马拉松直接带动体育旅游消费3900余万元,间接带动社会消费超过1.9亿元。2023年发放健身惠民券300万元,累计带动场馆消费320余万元。贵阳市入选首批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突出企业孵化培育。从壮大体育市场主体规模,筑牢体育产业发展基石的角度,完善政企联系点服务机制,建立规上、规下企业培育库,全年召开企业服务调度会(座谈会)8次,实地走访企业30余家,通过支持举办体育赛事、申报产业示范基地、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和配送体育消费券等,助力体育企业发展。其中,引入省外优质体育企业资源,孵化了贵州新中体育有限公司落地观山湖区,并培育成规上体育企业。截至目前,全市体育类规模以上企业23家,占比全省48.9%。2023年实现营收2.8亿元,较上年度增加2153万元,增速8.3%。
夯实产业支撑载体。强化体育产业配套,培育创建要素聚集、示范典型、成效突出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项目,筑牢产业发展支撑。全市建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2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1个,清镇市、开阳县、花溪区3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县,10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7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体育特色小镇,2个省级体育公园,16个生态体育公园。
加大体育招商引资。发挥省会城市招商引资优势,围绕体育旅游、体育健身休闲服务、场地运营管理等重点领域,狠抓项目落地。引进了全省首个山地户外极限运动挑战公园山乐鸣落户花溪,总投资3600万,占地180亩,设13个体育挑战项目,山乐鸣飞拉达攀岩全长1200米是贵州省首条突破千米的体验线,吸引了东方卫视《极限挑战》节目拍摄宣传。市区联动引进云岩区体育综合运动馆项目,一期涵盖游泳馆、瑜伽室、室内卡丁车。中铁置业与橙狮体育(原阿里体育)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铁阅山湖体育公园。充分发挥大数据核心聚集优势,引入度势体育投资6435万元在观山湖区建设世界电子体育中心DS梦竞魔方,将聚集电竞核心产业链企业,引进打造各类电竞赛事,成为数字体育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强化融合发展路径。坚持把体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体育+旅游、教育、大数据等融合发展。体旅方面,完成贵阳市《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成功举办2023中国国际露营(贵阳)ICL产业投资运营大会,发布了“爽爽贵阳—体旅微度假旅游环线”;体教方面,推动全市822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创建50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数方面,通过举办爽爽贵阳电子竞技大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电子竞技邀请赛等品牌赛事,持续打造贵阳电竞赛事IP,实现以赛促创、以赛促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