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魔芋产业冲刺百亿目标
2025年8月16日,以“凝聚资源力量打造贵州魔芋百亿产业经济集群”为主题的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贵州省农科院召开,政产学研企代表共谋山地特色农业新路径,标志着贵州魔芋产业正式向百亿级目标发起冲刺。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省老科协会长班程农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快制定魔芋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专业化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优质品牌,让贵州魔芋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魔芋研究室主任丁海兵介绍,贵州近20年来以深化研究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技术体系为基础,重点攻克魔芋重大病虫草害技术难题,通过多部门联合攻关、技术创新,推动了贵州魔芋产业从全国“边缘省”到“核心省区”的巨大转变。近10年来在良种繁育、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魔芋种植成功率实现从2010年的30%提升至现在的60%,在省农科院技术指导区域种植成功率可达80%以上的重大突破,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目前,全省魔芋种植面积达25.6万亩,位居全国第三,有300余家加工企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8亿元,带动10万农户增收,成为贵州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省农科院科研团队充分利用魔芋半阴性作物特性,创新研发了“玉米-魔芋宽带窄行高效复合种植模式”,能够大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万元以上的亩产值,为山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选项。
贵州昭畅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宏分享了安顺东屯乡860亩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该基地采用“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的现代管理模式,通过“公司+农户”的运营机制,既解决了当地300多人次的就业问题,又实现了“一份土地、双份收入”的经济效益。
在产业升级方面,中国农科院专家李衍素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魔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西南大学刘雄教授则强调,魔芋在功能性食品、医药美容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周星老师则展示了魔芋菜品创新成果,指出其低热量、高纤维特性契合现代饮食趋势,可融合地方风味开发酸汤鱼、节日食品等特色产品,拓宽市场空间。
针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罗林丽副主任从根际微生态角度提出破解方案,通过调节土壤pH、增施有机质等手段缓解病害,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当前,贵州魔芋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从种植到加工、从研发到销售各环节协同发展。随着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市场的拓展,贵州魔芋正在从传统的山地作物转型升级为具有战略价值的健康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会议当天下午,与会代表前往安顺市西秀区魔芋种植示范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实地考察产业发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