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我们村的数字课”走进小兰山
为深入贯彻落实《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要求,推动数字技术向基层延伸、向乡村覆盖,9月8日,“我们村的数字课”——数字技术走进乡村系列活动在贵阳市观山湖区朱昌镇高寨村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举行。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贵州省委网信办、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贵州广播电视台承办,观山湖区委网信办协办,旨在通过“宣讲+互动+实操”的形式,将前沿数字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学技能、用技术、谋发展。
省委网信办副主任陈进,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副厅长(副局长)姚华凌,市委网信办副主任樊兵,观山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卓朋出席。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中国联通贵州省分公司、贵州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贵阳市及观山湖区相关部门负责人,新媒体协会代表、获奖作品主创团队以及村民、村企代表共120余人参加。
数字赋能:从理念普及到实践落地
活动现场,来自不同领域的四位专家围绕数字素养、智慧治理、人工智能与新媒体运营等主题展开互动宣讲。
贵州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信息技术发展部部长马军以《小兰山数字公益课:开启数字技能新篇章》为题,讲解了数字素养的内涵、数字人才的标准以及数字技术在农业、医疗、教育等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嘉宾分享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国丽聚焦《“数”联高寨,“智”绘兰山:打造数字乡村的全国样板》,回应了村干部关于“数字平台如何减负增效”、村民关心的“如何用数字技术增收”、企业提出的“AI应用成本与可行性”等现实问题,提出要打造“轻量化、实用化、本地化”的数字乡村解决方案。
贵州联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经理田锐则以《数聚新势能,智启小兰山: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文化新生态》为题,展示了人工智能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并现场演示了AI在农产品推广、文旅宣传中的实际应用路径。
贵阳市观山湖区新媒体发展协会会员方圣瑰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乡村个人IP打造的实战技巧,鼓励村民用短视频讲好家乡故事,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沉浸体验:让数字技术“看得见、摸得着”
在实操体验环节,主办方在户外设置五大互动区域,村民和企业代表踊跃参与,亲身感受数字技术的魅力。
在“AI 动画制作教学区”,2025年贵州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资源征集活动一等奖作品《时空褶皱的奇幻旅程》主创代表杨姣现场演示如何使用AI工具生成动画视频,并指导村民代表动手操作,短短几分钟内便生成了一段融合小兰山风光的创意短片,引来阵阵惊叹。
户外体验
“原来AI做视频这么简单!”一位参与体验的村民兴奋地说。
在“数字化智慧平台教学区”,马军详细讲解了平台功能,并指导村民注册账号、报名“数字化管理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助力村民提升就业竞争力。
“无人机实操体验区”成为人气最旺的区域之一。贵州畅飞客低空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陈燕及技术人员带领村民体验无人机模拟飞行,近距离观摩多型号无人机,并介绍其在农业植保、地形测绘、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VR智慧农业体验区同样吸引众多目光。村民通过手机扫码即可沉浸式观看720°全景农田,佩戴VR设备后更可“走进”虚拟农场,查看作物生长数据、模拟农田规划,直观感受智慧农业的未来图景。
此外,新媒体协会代表方圣瑰还现场指导村民进行账号定位、内容策划与拍摄实操,帮助有志于成为“乡村博主”的村民迈出第一步。
本次“我们村的数字课”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普及,更是一次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作为国家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观山湖区于2024年7月入选中央网信办等11部委联合发布的试点名单,成为贵州省唯一以“乡村数字文化”为特色方向的试点区域。观山湖区依托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先发优势,以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为核心载体,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创新路径。试点建设聚焦民族文化数字化转化、生态资源价值激活等方向,通过“政府+企业+村落”共建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特色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小兰山作为全国首个“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正积极探索“数字+文化+生态”的融合发展路径。
无人机实操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数字课”进乡村系列活动,通过建立数字素养培训基地、培育本土数字人才、孵化乡村数字项目,真正让数字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营造全社会关注并积极参与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的浓厚氛围,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数字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