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集》| 中国的母亲花,你知道吗?
李历先生友人夏钢为动静专栏《百草集》题词
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萱草在我国有几千年栽培历史,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李历先生寥寥几笔,把这个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肉质,狭长枝叶以及细长的枝顶端开出的桔红或桔黄色的花,勾勒得生动艳丽,极富有生命力。
萱草,不仅可供人观赏,还可入药,作菜肴。它的花蕾北方人唤作黄花菜,南方人叫做金针,这么说来,大家便熟悉了吧。
传说,在社会混乱瘟疫流行的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到江苏泗阳行医时,忽然曹操派人来请华佗为他治疗头疼之疾。华佗不从,曹兵以刀相逼。当天夜里,华佗转辗反侧不能入眠,朦胧中见一仙人,吩咐华佗如此这般,然后把金针向他怀里一扔,便飘然飞走。
华佗醒来,果然在胸前摸到一把金针。翌日华佗含泪向送别的人说:"今有一束金针,送与你们解救灾难!"说完手一扬,一束金光,飞向四面八方。众人随着金光望去,只见漫山遍野长满了叶青青,花黄黄的植物。人们采其花蕾煮水喝下去,慢慢地止住了瘟疫。
金针菜从此传遍各地,经过人们的尝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是一道可口的菜肴呢!不仅如此,在现代化学染料出现之前,萱草还是一种常用的染料。另外,萱草对氟十分敏感,当空气受到氟污染时,萱草叶子的尖端就变成红褐色,所以常被用来监测环境是否受到氟污染的指针植物。
《百草集》作者李历先生是从故宫博物院出版社走出来的文化学者,在艺术之都巴黎生活学习16年,游历过168个国家和地区。从知青到定居贵州,先生都与贵州有着不解之缘,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贵州茶、贵州中草药、贵州非遗等。目前创作的《百草集》以一画一中药的形式,记录、推介宝贵的中药文化,明年拟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感谢李历先生提供作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