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做活文化瑰宝 做优多元业态 传统村落焕生机
2021年、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先后获批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集聚区和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近年来,石阡抢抓发展机遇,依托县域22个中国传统村落和资源布局,积极探索“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建成“一线一带一群”,传统村落产、景、游呈现“红绿蓝”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中国传统村落石固乡公鹅坳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几百年前曾是公鹅坳副长官司衙署的练马场,如今也摇身一变,成了村口文化广场,村民在这里尽享文化盛宴。
“我们公鹅坳村历史悠久,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村内副长官司衙署、钱粮房、练武厅等历史古迹保存比较完整。另外,逢年过节、遇喜事等,我们村内也会开展“嘣嘣鼓”“唢呐”“长号”等非遗文化活动表演,不论是参加表演或观看,村民的热情和参与度都很高。”石阡县石固乡公鹅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静说。
“我特别喜欢文化活动,喜欢唱歌跳舞,很闹热。”刚观看了嘣嘣鼓表演的村民程大花告诉笔者,村里的文化广场让她们有了活动空间,也丰富了她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国荣乡楼上村坐拥古建筑群,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独特景观和淳朴民风民俗,促使楼上村持续好做优文旅融合文章,全力打造“古寨庄园、生态游园、和美家园”建设目标,努力建成最向往的明清古寨·旅游慢村。
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党支部副书记 周其斌表示:楼上村有一定的乡村旅游基础,近年来,借助中国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和我们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对文旅产业进行了提档升级,打造了文创工坊、手工艺品工坊、陶瓷工坊和印染工坊,让游客来我们村有得玩,也能带得走,切实增强他们的旅游体验(感)和互动性,带给他们更多的获得感。
随着“四大工坊”、楼上古寨研学基地、楼上村乡村书院、古戏楼等体验载体的完善以及清明会、文化空间定向越野赛等文化活动举行,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
游客代鑫说:“离城近,而且楼上这里办了几个研学基地,文创工坊,对于文创,我也爱好,所以说,我来学,这里值得来玩的。”
游客屈曼莎说:“楼上这里风景美,古香古色的,民风也很纯朴,这里的耕读文化也很浓郁,有书院、印染这些研学基地,我也跟着体验了,很不错。”
今年来,楼上村已开展不同文化或研学活动5次,接待30余批次旅游团,涉及游客超3万人次。
时下,位于五德镇大寨自然村寨的贵州芊指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正忙着打包茶产品出口越南。近年来,当地立足资源优势,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持续打响了石阡苔茶知名度,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不断谱写茶产业助农增收致富新篇章。
“我们这里古茶树也比较多,人均一亩茶,在一亩地四到八千元的收入,我这里不限量的收购,他们能够采好多我就收好多,我不限量的去做,让老百姓多一份收入。” 贵州芊指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洪玉说。
村民刘远娥一边忙着一边说:“我家有四五亩茶叶地,茶青都是卖给芊指岭,价格也还可以,减少我们的加工环节。”
目前,大寨自然村寨的茶叶种植总面积达600余亩,家家户户都种植茶叶,当地群众依托茶产业实现稳定收入,让绿水青山变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
青阳乡高塘村村在林中,林在村中,自然生态良好。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该村依托生态农业打通了“两山”的转换通道。
据石阡县青阳乡高塘村委会副主任毛伟介绍,高塘村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所以,近年来借助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契机,我们谋划了黄金芽、前胡、辣椒、烤烟、牧草等生态农业产业,帮助村民增收,切实把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带动一方发展,让村落更有生机,更具活力。
谋定而后动,高塘村村民们跟随村里规划,积极参与村里发展,村民席龙贵便是其一。
席龙贵说:“现在我们高塘村,我们的环境卫生搞好了,我们的家乡建得更加美丽,围绕我们高塘村大力发展产业黄金芽产业、生态畜牧养殖、辣椒产业,让我们农户做大做强,更加荷包鼓起来,荷包有钱。”
近年来,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保护传承和特色产业布局等,石阡共实施传统村落项目101个,全县22个传统村落均达到消防设施设防要求和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村落“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景”的格局初步形成;10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时刻彰显其独特文化魅力,实现了中国传统村落在保护中推进发展,在发展中注重保护,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石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德高说:“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加强保护利用产业发展、宣传推广,继续树牢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理念,和分级保护、分类管理、镇村联动、一村一特、共生共长、共享共赢思路,进一步强机制、拓产业、兴文化,力争把我县传统村落示范创建工作推上新台阶。”
通讯员:代忠国 白雪 杨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