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丨刻在骨子里的教养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茅台之声 | 2022-01-24 08:11

一书一世界,一语一天堂,这里是茅台悦读者,读书人征蔚在贵州茅台向您问好,今天和您分享的文章是《刻在骨子里的教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那什么是教养?教养是一个人文化品德的修养,是一个人从小就习得的一种规矩,是待人接物处事的一种敬重态度。丰一吟在《回忆父亲丰子恺》中说:“生而养之,养而教之。教养,是一个家庭传承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教养,是教育和养成,是文化的传承和后天学习的规范。一个人的教养,不是先天就拥有的,而是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周身氛围所养成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是经过人生历练和修行所沉淀下的德性。人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因素,而父母的品行更是影响孩子的教养。《三字经》中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人若没有教养,便是父母老师的不称职。人要明辨是非就得学习,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也要学习,而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更要学习,学习端正己身,立身处世,待人接物。

教养,是发自于内心,是以成长环境,教育基础,自身经历等所综合成一种内在素质。一个人是否有教养,不只是行为上彬彬有礼,更注重于其文化内涵和道德修养。其中,文化,不单单指文化学识,更是一种以行为习惯和精神价值结合成的意识。文化修养是一种由内散发的一种气质,是从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且沉淀到一定程度所散发出的一股无形力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在于其学历高低,而是是否具有这种无形中所沉淀下来的气质修养。有文化修养的人,总能发现事物中的美好和希望,更是对光明的未来充满着极大的向往。

教养,是发自于内心,是一种经过时间的磨练和规范后综合的内在品质素养,是待人处事上的行为习惯。礼貌,是外在的行为,是在模仿和刻意下也能假装出来的一种谦恭有礼的行为表现,它不一定发自于内心。有教养的人,总表现的很有礼貌。有礼貌的人却未必是有教养的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教养的人不会口无遮拦,也不会以嘴毒心肠好为借口的;反之,有教养的人相处起来是舒服的。

教养,是自我的约束和将心比心。《菜根谭》有这样一句话:“有教养的人,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有教养的人不责难别人的小过错,不随便揭露别人的隐私,不念叨别人过去的坏处。教养,体现于细节。它不是看笑话,更不是让别人感到难堪或轻视。洛克说:“教养的本质是在交往中对于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轻视或侮蔑。”有教养的人,不会让别人觉着尴尬困窘,在冒犯了他人后,懂得及时反省自身以及调整自己的行为。一个人是否拥有最高级的教养,就看他懂不懂顾忌别人的感受,懂不懂将心比心,会不会让与之交往的人感到亲切舒适和满足。

一个人的教养,是他立足社会的根基。内在的修养让人吸引着志同道合的人,外在的行为礼仪拉近彼此距离,而内外兼修的教养,是稳固所有关系的壁垒。教养是人生的一大课题,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都去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