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推荐 | 美和悲悯升华了生命:评《生命的功课——杨珊摄影诗集》
作者:枣红马
《生命的功课——杨珊摄影诗集》杨珊 著 中国言实出版社
这是一部印制精美的摄影诗集《生命的功课》。诗集中的《写诗的意义》可看作诗人杨珊关于诗的宣言:“写诗的意义不是成为诗人,而是让血脉的雪液流淌在人类的身躯,诗纯洁如雪”。
就如她在诗集的自序中说的,“无论是云朵、雨滴,还是微风,都能与记忆链接,化成某种意象以洗心涤虑”,古今中外,艺术家们的心灵和大自然大都有一种深刻共鸣。
那一次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雾灵山采风活动,虽然我没有跟随团队登临这座山,但读了杨珊的诗《自由》,却感觉到了雾灵山,不仅仅是自然的山,更是心灵的山。诗人用自己的情感和生命的精神把雾灵山心灵化了,所以诗性的雾灵山提升了大自然的雾灵山,雾灵山不仅仅是生长树木和花草的山,也是生长美的山。
大自然属于美,诗也属于美。我在杨珊这部诗集中发现,诸多作品都是在大自然中发现生命的美,创造生命的美。她在“荒地”看到的不仅仅是“杂草丛生,野卉滋长”,而用心灵看到是“自由奔放的生命力”(《荒地》)。她在“花草之间、山水之间”,用心灵体会到的是“无处不在”的“韵律”。她在“早春里”,听到的是“一首恋歌”,“从湖畔穿过”,“径直向人间”(《路过早春》)。“一朵花香了一个阳台”,“那朵叫做蜻蜓的花,曾经照亮过她的笑容”(《阳台上有一只蜻蜓》)。甚至她“想在耳朵上种花”,以使“听觉的领土不再荒芜”(《耳朵上的花田》)。
杨珊认为,“爱与悲悯是艺术创作的底色”。爱,其实就是悲悯。据说,有人问弘一法师爱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爱,就是慈悲。”这是大师基于佛学对爱的理解,也是极富情感力量的回答。
杨珊的这部诗集,充溢着诗性的悲悯力量。《写给小枣》是献给自己在犬类收容所领养的小狗的诗。诗人认为自己与小枣有“不解的缘分”,而想起那两只被坏人伤害的小狗,则感到与小枣是“再续前缘”。
精神的生命会表现出不同的层阶,有不同的境界。而杨珊诗集中表达的诗性的美、诗性的悲悯,则升华了精神生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