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皮肤科就诊量增加 医生提醒:防晒、防虫、防熬夜
7月,进入暑期以来,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迎来就诊“小高峰”。7月23日,记者采访了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磊,就暑期高发的痤疮、光敏性皮炎及虫咬皮炎等常见皮肤问题给出专业建议。
“门诊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学生放假后。”张磊介绍,暑期气温升高、户外活动增多,加上作息、饮食变化,使得原本就高发的皮肤病进一步集中。他特别提到,青少年最常见的三类皮肤问题分别是痤疮(青春痘)、光敏性皮炎和虫咬皮炎。这些病症虽然可防可治,但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熬夜+油腻饮食=“爆痘”
很多人误以为“青春痘”是小事,过了青春期就能康复,事实上,“青春痘”的学名是痤疮,多发于青少年患者,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面部、胸背部出现丘疹、结节甚至囊肿。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和治疗,其病程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留下永久性痘痕。
“该病症的发生与皮脂分泌旺盛有关,而暑期青少年熬夜打游戏、饮食不规律,会诱发或加重痘痘。”张磊建议同学们,假期要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尽量不要熬夜,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
“千万不要用手挤痘痘。”张磊提醒,患者自行挤压后留下增生性或凹陷性疤痕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行为可能引发蜂窝组织炎甚至颅内感染。如果发现有结节、囊肿或是明显的疤痕形成,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
防晒不到位,皮肤又红又痒
光敏性皮炎是藏在夏日里的“隐形杀手”,尤其是紫外线过敏的人员,光照后会出现皮肤红肿甚至心慌等症状。
“不少患者出游一天后,面部、前臂红肿瘙痒,严重者眼睑肿胀到睁不开。”张磊表示,这类症状多由紫外线过敏引起,需特别注意避光,必要的时候,在医生指导下可备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此外,光过敏人群也可能与红斑狼疮、玫瑰痤疮等疾病有关,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普通人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也容易出现红肿、脱皮等问题,张磊建议:外出前涂抹SPF指数较高的防晒霜,同时配合遮阳伞、宽檐帽、防晒衣等物理遮挡。如果红肿逐日加重,务必及时到医院排查潜在疾病。
看不见的虫子最“毒”
暑期露营、郊游活动增多,导致虫咬皮炎患者也随之增加。通常情况下,虫咬皮炎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主要症状是瘙痒。
“蚊虫专挑四肢、腰腹和衣服接缝这些暴露或紧贴皮肤的部位‘下手’。”张磊提醒,驱蚊最省事的方法是随身挂个中药香囊、勤喷驱蚊花露水;同时,外出尽量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裸露,从源头切断蚊虫“入口”。
他进一步解释,许多“隐形”蚊虫肉眼难辨,其唾液蛋白可引发强烈炎症反应,红肿往往持续数天甚至数周;若瘙痒剧烈或症状加重,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记者:张思渝 郭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