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斋:机智的游击队长,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李妙斋,原名王玉玺,曾任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队长、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陕甘边特委委员等职,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李妙斋
1903年5月16日,李妙斋出生在山西省汾西县一个贫苦家庭,先后在当地堡子庙初小和甘河高小读书,毕业后在本县佃坪小学任教。教书一年多,因家贫遭到欺压和排斥,李妙斋只得回家务农。1927年5月,因为在镇上看戏受到侮辱,李妙斋辞别父母、妻儿,踏上外出寻求真理的道路。
1932年秋,李妙斋跟随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甘游击队辗转旬邑清水原、三原武字区和耀县照金、芋园一带,宣传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被留在群众基础较好的芋园村开展地方武装斗争。10月,李妙斋在芋园建立起照金地区第一个农民武装——芋园游击队,并不断向周围村庄发展,政治影响越来越大,使芋园成为照金最早“闹红”的地方。
芋园游击队驻地遗址
1932年12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成立后,根据中共陕西省委部署,决定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肃清照金腹地和周围地区反动民团及政权机构、创建苏区的工作中,刘志丹高瞻远瞩,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对地方民团应区别对待:凡与我军为敌者,待我军力量壮大后消灭之;凡与我军表示友好共处,或愿保持中立者,则尽量继续争取他们,维持现存关系,以便我军集中力量,消灭最顽固、最反动的民团武装。根据刘志丹的意见,李妙斋只身前往庙湾与夏老幺民团谈判。李妙斋走后,红二团攻打了焦坪之敌,这对只身前往庙湾民团谈判的李妙斋的人身安全极为不利。然而,到达庙湾后,李妙斋从容镇定,极力说服夏老幺,双方约定互不侵犯、互通情报、互行方便,最终机智地完成了任务,安全回到部队。刘志丹看到他回来,风趣地说:“你可回来了,我们正准备给你开个小小的追悼会呢!”
1933年2月,国民党陕西当局调集3个正规团“围剿”照金苏区。敌人在芋园包围红二团时,李妙斋指挥游击队员把红军伤员悄悄转移到龙家寨。敌人刚走,李妙斋又组织群众趁天黑把驻在阴坡小庙的红军伤员转移到兔儿梁后面的树林里。得知敌人要到兔儿梁搜查,李妙斋又连夜将红军伤员转移到黑田峪村。敌人撤走后,李妙斋又指挥群众协助游击队员把红军伤员转移到兔儿梁隐藏起来。在频繁的转移中,一些重伤员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李妙斋积极想办法为他们治疗,使伤员们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最终康复。
1933年9月,国民党军刘文伯部纠集耀县、淳化、旬邑、宜君、同官五县民团“围剿”照金苏区。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李妙斋和张秀山带领游击队主力到高山槐、老爷岭一带与敌作战周旋。21日拂晓,李妙斋和张秀山撤出老爷岭战斗,刚回到秀房沟还未来得及休息,黑田峪就冒出一股敌人,游击队立即投入战斗。经过几小时的鏖战,游击队以少胜多,击败了这股进犯之敌。与此同时,夏老幺庙湾民团和耀县、淳化等地民团千余人,在叛徒陈克敏的带领下,从薛家寨后梁发动进攻,企图攻占根据地的中心——薛家寨。薛家寨上告急,大雨滂沱中,李妙斋和张秀山立即率游击队冒雨增援薛家寨。薛家寨第一次保卫战取得胜利。
李妙斋烈士墓。
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见敌败退,走出北哨门堞墙,指挥部队乘胜追击时,被埋伏在梢林里的敌人击中,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0岁。根据地百姓用自己父母的棺材收殓了英雄遗体,安葬在薛家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