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丨贞丰县花江村:山间水畔的布依古寨

黔西南日报 贞丰融媒 | 2024-09-20 13:17

村史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记忆,也是乡村发展的根脉所在;村事是一村一户的生活写照,也是一域一地的发展剪影。今年,贵州省启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挖掘整理村史村事,旨在为贵州立心、为发展赋能,记录展示我省厚重丰富的乡村文化和发展成果,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9月1日起,动静推出“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专题专栏,以村史村事为起点,深入挖掘和呈现村庄的文化内涵,和读者一起寻找丰茂的乡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走进黔西南州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依山而建、傍水而生的传统布依村寨映入眼帘,布依族民居与绿水青山融为一体,青瓦灰墙的民居掩映在北盘江大峡谷的山间水畔,铭刻了文化记忆,也寄托了浓厚乡愁。

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  刘伟摄

素有“滇黔锁钥”“飞虹锁天”之称的花江铁索桥,连接着安顺关岭的古驿道和通往贞丰的茶马古道,是全国遗存不多的古铁索桥之一。作为红军长征在贞丰的战斗遗址,花江铁索桥见证了红军长征的坚定无畏,诠释着革命先辈的英勇和坚韧。

中央红军进入黔西南时,为了切断敌军的联系,掩护主力部队渡江,红三军团十一团政委张爱萍率该团二、三营,于1935年4月16日抢渡坝草渡口后,迅速向平街进军,4月17日占领平街,4月18日第二营迅速向铁索桥进发,在距桥5里地的北盘江与敌遭遇,红军利用居高临下之势,封锁铁索桥,从而使主力部队顺利渡过北盘江,继续向西行进。如今,在小花江布依古寨中的红军长征过平街陈列室里,记载着许多红军帮助当地群众、当地群众支持红军的动人故事。

航拍重建的花江铁索桥

花江大峡谷的两岸,分布着大量神秘的古代岩画和摩崖石刻。南岸有“铁桥跨汉”“盘江飞渡”等摩崖石刻;北岸有观音石像、土地公庙、朱道台石像、铁拐李石像及大量明、清时代的诗文石刻。这些古代岩画和摩崖石刻让无数探寻花江古村落神秘悠远历史的人们惊喜不已,也是花江铁索桥历经岁月更迭的最好注解。

摩崖石刻

此外,花江村布依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传承,人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布依古调”“小八音古调”“铜鼓舞”“古法织布”“布依嫁娶”等民族特色。因布依风俗得到较好传承,花江村相继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等众多殊荣。

在千年古榕树下表演“小八音古调” 朱明辉摄

历史韵味长存,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交融生辉,向人们展示着古村落的魅力,一个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有风景的花江古寨展现在世人眼前。如今,花江村借助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建设契机,将“红色韵”“乡村味”与“现代桥”相融合,文以载道,旅以致远,“文旅”“桥旅”融合,让花江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