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

广东学习平台 | 2022-11-02 11:34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来源:汕尾日报社)


南海物丰,红色圣地。

走进海丰这片红色土地,放眼望去,目及之处皆是革命的红色历史印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农民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彭湃的家乡。土地革命最早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开展起来,海陆丰人民在彭湃的领导下,敢为人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苏维埃政权,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土地革命时期,彭湃等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就在今天的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在这里,中国革命掀开了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人民南路中段,原为建于明代的海丰学宫,是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郑源任海丰知县时期所建,总面积1850平方米,现存建筑物有棂星门、拱桥泮池、前殿、大成殿、两厢配殿和五代祠。

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这里召开了海丰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此后,革命政权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如今的两厢配殿里保存着许多革命文物,为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展现当年那段红色历史。中间的大成殿是红宫主体结构,采用重檐歇山顶,屋内置有五柱斗式梁架,有瓜柱、插枋、雀替等装饰其上;墙上仍依照革命时期的原貌布置,贴有“打倒军阀”“工农兵团结起来”“苏维埃政权万岁”等标语,室内摆着长凳,主席台居上首,上覆红布。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中的彭湃烈士像。(来源:汕尾日报社)


1921年5月,彭湃从日本留学毕业回国后,便在海丰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翌年6月,他开始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探索马列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迅速发起了强大的农民运动。1925年,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海陆丰农民全力支持帮助,迅速扫除了粤系军阀势力,促进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形成“一切权力归农会”的态势,为后来国民革命军北伐作出了贡献。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为了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海陆丰两县同时起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临时人民政府。同年9月,为策应南昌起义军入粤,海陆丰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攻下海丰、陆丰县城,分别成立了临时革命政府。10月初,南昌起义军1300多人进入朝面山,后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10月底,海陆丰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海陆丰农民军密切配合红二师,攻克了海陆丰县城。11月中旬,在彭湃的领导下,陆丰、海丰分别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海陆丰人民建立起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土地革命纲领《没收土地案》,由此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的土地革命的序幕。

海丰红宫红场内的平民医院旧址。(来源:汕尾日报社)


红宫东侧的红场旧址,原为明代“社仓”,清代时称“东仓”,清末倒塌成为草埔,因此当时该地被称为“东仓埔”,占地约2.2万平方米。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彭湃号召在此地兴建红场大门和红台。大门门额上有浮塑的“红场”两个大字,两边有浮塑的“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的对联,红场中央设有传声台。1927年12月1日,这里召开了5万多人参加的大会,庆祝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年1月5日,红四师抵达海丰县城,在红场与红二师会师,在海陆丰地区与反动派进行了艰苦的战斗,与海陆丰农民武装一起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海丰县海城镇新安社区党支部在“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来源: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


1961年,海丰红宫红场旧址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三级党委宣传部门,于2018年联合共建了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旁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常态化开展“6+X”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红宫红场的资源,通过瞻仰、宣誓、观展、听课、读党史、看专题片、观赏非遗表演等,以场景化、沉浸式的形式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讲解员在为游客介绍海陆丰农民运动史。(来源:汕尾日报社)


如今的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缅怀先烈,学党史、悟思想的首选之地。一批批党员干部群众走进海丰红宫红场旧址,聆听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事迹,感悟他们忘我拼搏的雄心壮志,进而汲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无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