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人丨牙舟陶,600年古老技艺铸就的“精绝”陶艺
“烧牙舟陶选土很关键。这个泥巴你看就是颜色有点带灰色,含硅比较多,就是适合我们牙舟陶的特色釉,叫孔雀蓝釉。”张禄麒说。
牙舟陶所用的原材料,是黔南州平塘县牙周镇本地的“白鳝泥”,这种陶土黏性好,能承受1200℃到1300℃的高温而不变形。
张禄麒,是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从小就与陶艺打交道的他,2006年返乡创业,走上了牙舟陶艺的守艺之路。
“牙舟陶”,是我国十大名陶之一,始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制作牙舟陶,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从最初的打土坯开始,牙舟陶仍然沿用传统手工技法,靠手工艺人的双手勾勒图案、打磨线条。
“第一步就是把泥团弄稳,不要歪,歪了就像建房子一样,你的地基没有弄好,你上面建房子都会倒塌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你没有做好,窑一烧结果就出来了。窑炉就是最好的检验师。”张禄麒说。
牙舟陶,被誉为贵州陶瓷艺术中的"精绝"之作。产品多为生活用具及陈设品,动物玩具和祭祀器皿,其特点造型自然古朴,线条简洁明快,色调淡雅和谐,具有浓重的出土文物神韵。
牙舟陶瓷色泽鲜艳、晶莹光润、神韵别致、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中国陶瓷界独树一帜,极具艺术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以前我们牙舟陶它上的是半截釉,不敢上满釉,因为牙舟陶的釉它会流淌,流淌一旦粘到窑墙壁它就会变成废品,但是这种的上釉方法看起来就很粗糙,不完美。所以我也出去走了很多地方,请教了很多朋友,最后用一些支垫物,比如像铝粉来隔离,也是通过多次的尝试,才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张禄麒说。
过去的牙舟陶器、以造型古朴敦厚著称。如今,代代手艺人的传承创新,让牙舟陶以崭新的形象面世,历经市场的洗礼,沉淀下来的古朴文化被再次激活,重现昔日荣光。
“牙舟陶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在我心里我就是要把这个宝做强做大,争取能够让它走进千家万户,能够解决我们当地的就业,同时也把牙舟陶传承发展下去,发扬光大。”张禄麒说。
黔南台 郑妮 张恒嘉 平塘台 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