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122期 总第498期)

贵州资本市场 | 2025-07-02 09:23

一、深交所发布创业板公司“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据《中国证券报》报道,6月30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指引》明确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范围、具体认定标准、信息披露要求、中介机构核查要求和募集资金监管要求等具体事项。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符合相关标准的上市公司再融资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比例不再受30%限制,无需提前规划资本性支出项目,有效提升了相关公司融资灵活性,助推其加大主营业务相关研发投入。

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无研发人员占比要求,这与创业板首发上市板块定位标准一脉相承。同时,对于适用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标准的上市公司,新增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3%的底线要求,旨在保障研发投入质量,避免仅因规模体量大而满足“高研发投入”标准。同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畅通股权融资渠道,是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此次发布的《指引》,能更好地满足科技型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

二、上半年A股并购重组热度攀升,1493家公司合计披露1984单计划。据《证券日报》报道,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上述1493家A股上市公司共计筹划1984单并购重组计划。其中,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有102单,同比增长121.74%。

从相关项目进程来看,Wind资讯数据显示,上述1984单并购重组计划中,497单已成功落地,23单宣告终止,其余项目分别处于不同实施阶段。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并购成为绝对主流。其中,金融服务业产业化整合尤为突出,成为市场新亮点。此外,参与主体结构日趋多元以及交易机制创新突破,正成为上半年A股并购重组市场生态持续优化的核心驱动力。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六条”)配套措施的落地实施,以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持续发力,企业并购重组的政策支持体系愈发完善,不仅审核效率将进一步提升,配套融资与支付方式也将更为灵活,为并购重组市场注入更强活力。从并购重组目的来看,一方面,上市公司将并购重组作为延链补链的重要抓手,完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在横向并购拓展中,摒弃单纯追求规模效应的模式,更加注重企业间的优势互补,以实现协同发展与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三、上半年A股定增规模同比增长逾6倍。据《证券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定增市场持续回暖。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年内已有70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增(以定增股份上市日统计),合计募资6959.19亿元,同比增长611.62%。其中,19家央企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定增募资合计5886.8亿元。

上述70家公司中,有8家定增募资均超百亿元,而去年同期仅1家公司定增募资超过百亿元。除了银行业,今年以来,非银金融、公用事业、国防军工等行业定增募资较多,分别定增募资454.92亿元、246.28亿元和205.06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市场人士认为,下半年定增市场规模有望继续增长。预计政策红利会持续释放,为定增市场带来增量资金;行业分化会更明显,市场资金可能进一步流向转型中的国企以及真正有技术优势的高端制造行业。此外,随着参与机构增多,定增折价空间可能被压缩,未来收益会更取决于行业趋势和公司竞争力。

四、险资“跑步入市” 保险系私募“奔向”优质上市公司。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今年以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泰康保险等十余家大小险企密集设立或增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预计达2220亿元。以“鸿鹄志远”为代表的保险系私募已明确锁定大盘蓝筹、高股息标的,通过长期持有策略优化资产负债匹配,勾勒出瞄准优质上市公司“长钱长投”的“投资地图”。

行业分析认为目前优质非标投资占比下降显著,进一步加大险企资产端收益压力。在此背景下,权益投资结构性调整显著。险资持续聚焦高股息行业,加大OCI权益资产配置力度,在平滑投资波动的同时把握中长期稳定现金流。增厚投资收益是当下险企稳定业绩的重要途径。随着险资积极入市,险企上半年权益投资收益有望随着投资资产规模扩大而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寿险公司由于权益性资产比例更高,资产端具有更强收益弹性。

五、广期所开展2025年期货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活动。据《期货日报》报道,6月26日至28日,广期所联合广东证监局、广东证券期货业协会、期货日报等机构,举办了“2025年期货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系列活动,围绕做好绿色金融的大文章、期货市场服务绿色金融的赋能效应、中小投资者如何理性参与证券期货市场等内容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在“产业服务”展区,广期所重点展示去年9月推出的“助绿向新”产业服务计划。据悉,计划实施以来,广期所建立了12家产业基地试点,支持期货公司为25家企业一对一培训、近60家企业专项服务,宣传典型案例。同时,广期所还推出优化期货合约规则、推进碳酸锂注册品牌、落实减税降费等举措,截至今年5月累计减免产业客户费用超1.2亿,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显著。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期货品种功能发挥”展区,广期所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直观地呈现了期货工具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比如,在工业硅价格下跌时,某工业硅生产企业通过套保,在同行停产时仍保持生产,生动地诠释了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价值;还有碳酸锂贸易企业以广期所碳酸锂期货的价格作为参考价,打破国际垄断的僵局,采购成本降低15%以上,这就是打造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影响力的价值。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期货价格 + 基差”作为定价基准,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绝对价格交易模式;此外,含权贸易作为一种创新模式,通过将期权嵌入现货合同,凭借其“非线性风险管理”的独特特性,既能够保障企业的基础利润,又保留了价格有利波动时的收益空间,尤其适合中小企业参与,有效降低了衍生品操作的门槛。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