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之间定乾坤!家具制作赛项11名选手“激战正酣”
5月18日上午八点,来自贵州省内各市州的11名选手,在贵州交通技师学院的赛场上展开了技能较量。他们将在八个小时的赛时里,用榫卯结构与手工精度,完成一件小型案几。一场“毫米级的较量”开始了。
没有一根钉,全凭手工精准度与榫卯咬合的微妙平衡,这不仅是一场技艺的比拼,更是耐心与专注力的终极考验。
家具制作赛项场地经理常潇阳:要靠人工去调试机器,如果没有调试好,很难锯到0.5个毫米以内的误差。
误差尺寸在0.5个毫米以内才会有分,砂光、打磨都是考核项。在砂光打磨的环节,选手们要做到让打磨好的木料看上去很平整,摸上去像婴儿的皮肤一样光滑。
家具制作赛项场地经理常潇阳:我们共有7个模块的打分标准,满分是100分制。
参赛选手黄文良:它的切割精度要求特别高,如果切不好,缝隙就会很大,会影响到后期的评分项。
腿架与面板的“粽角榫”连接,抽屉的“燕尾榫”滑动,每一个细节都需精准把控,大家也力图将误差压缩到极致。选手黄文良的策略是在“稳中求快”。
参赛选手黄文良:为了这个比赛我准备了有一个多月,这几年来我都在练习家具的一些赛题。
比赛现场,机器的轰鸣声与木头的摩擦声交织。选手们既要熟练操作斜切锯、凿子等工具,又要凭借手感判断木材的纹理走向。赛项场地经理常潇阳坦言,这样的赛题设计,正是为了选拔出“既能驾驭现代设备,又深谙传统工艺”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据了解,选手们经过8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只有一人能代表贵州晋级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