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资源”撬动“热经济”——“村咖”出圈 激发旅游消费新活力
黔西南州生态良好,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夏季平均气温25℃,冬季平均气温15℃,被中国气象协会评为“四季康养之都”,被联合国老龄所授予“世界康养示范城市”。这段时间,凉爽的黔西南旅游迎来“暑期热”,据统计,今年7月1日至8月10日,全州部分重点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340多万人次。本台推出系列报道《“凉资源”撬动“热经济”》,带你了解黔西南火热旅游经济的“流量密码”。今天来看第一集《“村咖”出圈 激发旅游消费新活力》。
绿油油的稻田,绵延起伏的喀斯特峰林,这个季节的万峰林就像一幅水彩画,而在群山环抱中,一家家风格各异的咖啡馆正成为游客们的“新打卡地”。
纳灰河畔,之山·树下在两棵百年古树下静静守候,它巧妙融入山水,空间错落,设置的瀑布桌花、花船等元素,让到访的游客感受诗意山水。
之山·树下运营宋宋说:“我们店大概会是一个与自然融合的这样一个在古树下的鲜花咖啡店,会看到我们店里的第一个这样的一个打卡的艺术装饰,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这样的一个鲜花台。”
广东游客司徒秀英告诉记者“可能会多住一到两天。因为我一直都有想开咖啡厅的(愿望),进来这里,对我原来的愿望执念会更深,会更冲动(想)去完成它。”

店内采用精选的优质咖啡豆,咖啡醇香浓厚,以万峰林为灵感的特调饮品更是让游客们一品难忘的味觉记忆。
之山·树下运营宋宋说:“我们专门针对万峰林的景色做一款特调的文创饮品,我们希望的是每一个来到万峰林的旅客,他不仅可以看到万峰林这么优美的景色,他也可以把万峰林的味道尽收味蕾。”
游客耿婷说:“比较淡淡的甜,然后挺好喝的,然后看着的话也比较好(看),然后心情也比较好。”

之山·树下运营宋宋说:“在万峰林这个地方工作,不管是从心情上,还是物质上,都可以得到一个双向的满足。(员工)大部分,包括我自己,还有很多同事都是兴义本地的。”
而在不远处,一家名为“事无植研所”的咖啡馆格外引人注意,它环绕大榕树而建,外观为少数民族项圈造型。临近中午,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河南游客梁梦瑶说:“这家咖啡馆从外形上来看的话,就给人感觉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然后就点了这款咖啡,然后发现上面有一些风景的拉花,刚好和我们后面的背景相呼应了。”

万峰林景区副总经理刘艳告诉记者“最开始咖啡比较单一,后来游客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咖啡馆也研发出了不同的品类,都是比较受到游客的喜爱。”
早晨6点半,兴义市则戎镇半边街村海拔1300多米悬崖之上的云上house开始营业,主理人姚勇是土生土长的兴义人,他把老旧房屋改造与自然景观充分融合,在这里,可以邂逅最浪漫的日出和云海。


山东游客陈岳说:“非常独特的一家店,这个环境特别优美。在这里端着咖啡,看着云海,尝到了不一样的感觉,特别爽,特别舒服。”


云上house主理人姚勇说:“五年前来到这个山上,就被这里的美景吸引,(原来)是正房侧边的猪圈,前面这些花园都是荒地,我们就把它利用起来。来到这里也能帮助我们周边的老百姓、年轻人、学生,我们能给大家一个平台,来解决就业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州共有咖啡店200多家,其中兴义市占一半以上。“村咖”的出现,有效盘活了乡村资源,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成为提升旅游体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黔西南州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刘瑶说:“整个咖啡店的这个分布也是集中在景区、休闲街区和夜间消费的聚集区,咖啡店的出现,也给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憩餐饮观景文化体验等服务,进一步地丰富了我们的文旅消费的场景。”


无论是万峰林还是玉皇顶,这些咖啡馆以差异化定位形成合力,资源盘活、带动就业,一所所“村咖”已经超越了传统业态,成为联动文旅和就业的枢纽,不仅为景区注入了时尚活力,更成为撬动文旅消费升级的关键支点。
记 者:黔西南台 黄桃 姚波 岑南希 韦玉兰 兴义融媒
编 辑:王明娅
责 编:王 军
编 审:吴洪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