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文化精神在校园绽放光芒
为了传承阳明文化,追随王阳明先生的精神命脉,自2016年以来,根据“修文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阳明文化‘九进’工程实施意见”要求,修文县将阳明文化深入校园,深入课堂,着力打造全国良知教育示范县。2020年9月,修文县委宣传部向孔学堂申报“阳明文化特色教材开发实践研究”课题,旨在积极推进全县中小学校深入学习阳明文化,研究阳明文化,传承阳明文化。
一、时代需要——营造阳明文化氛围
2020年10月,课题组秘书罗华勇老师分别制定了《阳明文化校本教材开发》师生调查问卷。分别对修文县第一中学和修文县扎佐中学共计50名教师、初高中各3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大部分教师根本不了解阳明文化,没有学习王阳明先生的经典文章,对王阳明先生并不了解;二是学校没有开设阳明文化课程;三是学校没有营造学习阳明文化、传承阳明文化的良好氛围;四是没有阳明文化校本教材。大部分学生认为,我们虽然长在修文,但对阳明文化并不了解,更不了解王阳明先生。特别是对王阳明先生的事迹了解更少,原因就是学校没有阳明文化校本教材,教师又没有将阳明文化的精神实质搬到课堂上,从而导致学校没有营造学习阳明文化氛围。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王阳明先生的教育思想与人生哲理对学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有一套阳明文化校本教材,那是符合当前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的需要。
为了落实好“九进工程”,在修文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组织修文县第一中学和扎佐中学教师,开始对阳明文化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按照修文县委宣传部的部署,一是研究王阳明先生的经典文献,挖掘阳明文化的核心部分,领悟阳明文化的精髓;二是结合学生实际研究教材体系,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的目标、内容、单元结构等;三是开展教学方案设计研究,深入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与研讨,经过反复修改与完善;四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努力营造学习阳明文化,研究阳明文化的良好氛围;五是将阳明文化校本教材进行有效推广,在扩大影响的同时,更要让人们深刻意识到学习与传承阳明文化重要意义。
二、理念学习——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为了提升全县教师研究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自主研究性学习。一是线下阅读王阳明先生经典著作《致良知》《传习录》和北京致良知四合院主编的《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醒来》《民族自信》《阳明文化的时代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等著作;二是课题组组织教师线上参加北京致良知四合院和修文县良知教育线上APP学习,每天保持阅读王阳明经典原文,听导读、不抱怨,不说谎,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三是组织部分教师到修文阳明文化园参加北京良知四合院组织的全国“修心·幸福教育”专题培训,聆听北京大学文东茅教授、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学院、贵阳学院余文武教授等几位阳明专家与学者关于阳明文化教育思想、军事才能,教育方略、治国理念、立志勤学等专题报告。
通过自主学习,线上APP研读和专家引领,对阳明文化有了初步了解,特别是对王阳明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情怀,立志勤学等有了新的认识,将阳明文化精神实质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立志勤学等方面有较大指导作用。针对部分教师在师德问题、课题研究、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疑惑,有较大引领作用,明白了如何将深奥的阳明文化转化成教材,深入课堂教学找到了方向。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和强大的内心力量,有效提升了教师研究能力。
三、课题论证——编写审订教材内容
为了落实研究内容与目标,课题组多次组织教师对课题进行审订,重点是结合问卷调查师生反映的问题,在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如何有效将阳明文化精髓以俗化的方式转化成校本教材,明确教材内容、目标、教材体系、课程设置与授课的形式等。
《圣雅桃源》分实体教材与阅读教材,初高中学段各2册,共4册。其中,初中以“认知”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阳明文化的认知,懂得严谨自律、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感恩和规矩意识,养成良好社会生活及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标;高中以“慎独”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在懂得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基础上,要有自信、探究、质疑意识,注重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整个研究成果的形成,内容非常符合现代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教师而言,更加有利用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学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四、课堂教学——践行阳明文化教材
为了检验阳明文化校本教材是否符合学校实际与学生身心健康,在修文县委宣传部部长的部署下,由修文县教育局统筹安排,由罗华勇老师组织初高中学段的语文教师承担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活动。高中教材内容主要有“立志、勤学、责善、改过”等八部分,共20课时。初中教材内容主要按照王阳明先生的教育思想,人生经历、家庭教育经等6个方面,共16课时。学校已经正式把阳明文化课作为常规课,语文教师每周安排一节阳明文化课,至少撰写4-6节教学方案,听课6-8节,其他科任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将阳明文化渗透到学科中去,并撰写教学方案1-2节,参与听课2-4节。各教研组每学期开展1-2次以“阳明文化”为主题研讨会等,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研究阳明文化,践行阳明文化。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世界观。
五、建家长群——提升家长管教能力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学校结合实际建立家校合作社办公室。办公室以阳明文化教材内容为纽带,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QQ群和微信群;二是定期在家校QQ群或微信群里播放学校开展阳明文化活动、经典文章分享等内容;三是要求班主任按时将王阳明先生的《示宪儿》《书正宪扇》阅读视频放入家长群,让家长学习,旨在让家长懂得管教好孩子;四是召开家长会,分享成功家长案例,要求各班家长规划和确立自已的家风或家规,报班主任老师处,或发在家校QQ群和班级家长微信群共同分享借鉴。
六、综合实践——促进阳明文化教育
综合实践同样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为宗旨来设置,内容以“阳明文化”为核心。要求修文县各中小学组织师生开展阳明文化主题活动:一是每周星期一利用升国旗的机会邀请学校校级领导分别作“致良知·立志”“致良知,促修文教育再创新篇”等国旗下讲话;二是要求班主任开展“阳明文化”为主题黑板报、手抄报,诵读阳明经典等;三是利用“五·四”“一二·九”等重大节日,开展以“学习阳明文化,奉献青春”为主题的文艺汇演,以“学习阳明文化,畅享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旨在营造学习阳明文化,研究阳明文化的良好氛围,对树立全校师生心理品质,促进学校“立德树人”更有积极意义。
七、推广宣传——阳明文化绽放光芒
近年来,为了落实好县委“九进”工程,推广阳明文化校本教材《圣雅桃源》研究成果,课题组先后组织教师到息烽第一中学、修文县第一中学、扎佐中学、遵义市绥阳县儒溪中学等推广阳明文化课。这些课深受学生喜爱,特别是对志向缺失、目标盲目、思想涣散、生活懒散、品德缺失、不愿学习的学生而言,阳明文化课的深入犹如久旱逢甘露。
《圣雅桃源》汲取阳明文化精华,随时以“静水流深,舒展生命”的情怀,以格物致知的精神,践行阳明文化,让学生切身感悟古圣先贤思想,才能让阳明文化在校园站住脚,阳明文化精神在校园绽放光芒。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基地课题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