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施秉古佛山 遁迹永历帝归隐之谜

施秉县融媒体中心 | 2025-04-21 16:37

在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铜鼓村,有一座海拔 828 米的古佛山。它与余庆县城隔坡相望,看似平凡无奇,相传是南明永历帝的归隐之地,带着好奇却极有可能隐藏着一段改写南明历史的神秘过往,这里或许正是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的遁迹之所,有望为多年来困扰史学界的南明历史悬案提供关键线索。

古佛山全貌(吴康摄)

在牛大场镇铜鼓村,古佛山隔坡遥望着余庆县城。这座看似平凡的山峦,相传是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归隐之地,其隐藏的神秘过往极有可能改写南明历史,为一探究竟2025年4月8日,我们《乡村行》栏目拍摄组一行4人从牛大场镇出发,经50多分钟的车程,抵达了这座神秘的山峦。

古佛山地势险要,近乎四面悬崖,仅一条狭窄的山脊小道蜿蜒而上,堪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关隘。当登上山顶,眼前豁然开朗,万余平方米的庙宇遗址映入眼帘。九重法宫格局的建筑基址规整清晰,石砌保坎与残垣断壁间,明代瓦片与大殿石柱础散落其中,仿佛仍在低声诉说着昔日晨钟暮鼓、香火鼎盛的辉煌。

古佛山七级佛塔(向天祥摄)

在山上,我们偶遇铜鼓村村民龙朝舟。在他的热情带领下,众人近距离查看并拍摄山上四座清代舍利塔。其中最大的一座七级佛塔尤为震撼,高达7米,南亚风格的金钟式塔身尽管饱受风雨侵蚀,地宫石轿残件却依旧散发着庄严的气息,与明清时期佛塔规制相互呼应,彰显出独特的历史韵味。

古佛山与南明历史究竟存在何种关联?带着重重疑问,记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专程拜访了施秉本土文化研究资深人士程明富老先生,探寻古佛山作为南明历史关键坐标的更多线索。

古佛山保存完好的塔碑(向天祥摄)

从与程明富老先生的交谈中得到了一些重要线索。我们通常说的南明历史一般是指从 1644 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弘光帝朱由崧于南京继统,到1662年永历皇帝朱由榔在云南昆明被吴三桂绞杀,再至1683年台湾郑成功反清失败、刘国轩降清,这长达39年的南方反清复明时期,而古佛山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似乎都与永历帝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联系。经程明富等人深入的考证,梳理出了多重有力证据,均指向永历帝曾在此归隐。

古佛山五级佛塔(向天祥摄)

其一为南明总兵官防印与货币的发现。1971年冬天,余庆县花山苗族乡花山村村民石渊密,在乌江南岸石家洞下方砍荒种小米时,意外拾得一枚南明总兵官防印。此印呈长方形,材质为铜,印背面阴竖刻“署镇後标总兵官防永历二年十一月礼部日造”,阴横刻“永字一百五十五号”。经权威鉴定,该印确系永历二年(1648年)十一月由礼部铸造,印正面阳刻“署镇後标总兵官防”。结合历史资料,持印人极有可能是王祥,铸造时间与王祥升任总兵的时间高度吻合,且此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力反映出南明永历朝军事、政治中心曾位于这一区域。此外,在古佛山西北约 5公里的余庆大龙,据《贵州省.志金融志》中记载了当地发现南明永历通宝古钱币的情况。1986年余庆县白泥镇大龙村村民王大怀整地时,挖出窖藏的瓷缸1个,内盛古钱币约250公斤,经初步清点,共4.25万枚,大部分字迹清楚,有124种、221个版式。主要品种有:东汉五铢;唐开元通宝、明洪武通宝、永乐通宝等。该货币虽铸造于广东肇庆,却在贵州古佛山地区广泛流通,进一步证实了此地曾是南明永历朝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核心区域。

古佛山七级佛塔的塔帽(向天祥摄)

其二是古佛山独特的墓葬与塔铭暗示。古佛山七级佛塔的地宫构造极为特殊,内有一乘由 4 个石像生抬着的石轿子,并有石翁仲把守宫门,宫内石壁上布满石龛。如此超等级的丧葬礼仪规格,高度疑似采用了帝王葬制。塔铭碑文中同样暗藏玄机,比如 “开山传律二代省持和尚轿塔” 塔铭中的 “黄州龙氏望族” 一句,经《周易》深入解读,“黄州” 暗示皇帝,“龙氏” 更是皇帝的专用代码,这无疑表明塔主人与皇室血脉紧密相连,而另一块 “能戒师塔铭” 则更为直接,直言本师和尚(省持和尚)乃是“黄上家子”,即皇上家的子孙。

古佛山保存完好的五级佛塔(向天祥摄)

其三是势力范围与建筑布局的有力佐证。古佛山圆觉堂住持和尚省持的管辖区域,与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实际势力范围高度一致,且与永历帝颁给王祥的敕谕中所划定的总督地理范围惊人巧合。不仅如此,古佛山圆觉堂的建筑布局呈现出与北京故宫如出一辙的 “九重法宫”格局,正门坐北朝南,恰似故宫午门,取 “维皇作极”之意,这种独特布局在普通寺庙中极为罕见,强烈暗示着其特殊的身份与地位。

古佛山现存的七级佛塔(向天祥摄)

其四是遗臣隐居与历史背景的相互呼应。南明永历朝的礼部尚书郑逢元、监察御史钱邦岂、兵部尚书程源等众多高官,均集中隐居在古佛山周边地区。古佛山地理位置优越,地形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加之粮源充足、交通便利,堪称反清复明的理想根据地。郑逢元等人在此巧妙伪装,以教书先生、和尚、商贾等身份为掩护,秘密开展地下反清活动,这从侧面进一步凸显了古佛山与南明永历政权之间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古佛山寺庙遗址全貌(吴康摄)

尽管目前已有诸多证据表明古佛山与南明永历帝关系密切,但历史的谜团总是错综复杂,仍存在一些争议与未解之谜。例如,在《南明史》中,关于永历帝被俘杀的记载存在多处疑点,时间线前后矛盾,处死方式也显得不合常理,种种迹象似乎都在暗示永历帝或许并未如史料所记载的那般被吴三桂绞杀。

古佛山宛如一部尘封已久的无字天书,静静伫立在岁月长河中,默默记录着那段被历史尘埃掩埋的南明往事。如今,它正翘首以待,渴望更多专家学者投身研究,深入解读其蕴含的历史密码,揭开南明永历帝那段神秘过往,让这段隐匿数百年的王朝秘史重见天日,为后人清晰呈现那段波澜壮阔却又充满悬疑的历史画卷。(向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