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九部门: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更好拥抱智能化时代

农民日报客户端 | 2025-04-17 10:00

4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教育部与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深入解读,并介绍教育战线推进教育数字化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落实《意见》的考虑。

据悉,《意见》总共分七个部分,共22条政策举措。分别从深入推进集成化方面、全面推进智能化方面、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要素过程、大力推进国际化方面,以及健全教育数字化保障体系,筑牢教育数字化安全屏障和加强组织实施等方面作出了相关部署。

据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已将教育数字化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部署。教育数字化是当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治理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更加公平地惠及每一个学习者,为个性化学习、精准教学提供了可能,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周大旺表示,当前,教育仍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源供给机制需完善、师生数字素养待提升、智能化效能未充分释放等问题。新阶段要立足经验,破解问题,就必须深入把握教育数字化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继续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通过系统性改革释放发展动能,支撑教育现代化,“教育部将不断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更新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信息共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集中上线系列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帮助师生更好拥抱智能化时代。”

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宁夏下一步在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举措时,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马丽表示,首先加快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将结合调整优化基础教育的布局,进一步加强城乡、校际间的线上线下联动帮扶,探索建立优质师资、优质课程等资源在线流动机制。建设“云端学校”“共享教师”“数字课程”,推动城乡学校数字化、集团化办学,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针对偏远山区和乡村薄弱学校数字化应用方面短板问题,开发应用指导示范课程,定制符合乡村学生学情的数字教育资源,开展靶向培训。同时,继续深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创新应用,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助力偏远山区和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

在提升教师能力方面,将加快建设智慧教研中心,构建起省、市、县、校四级贯通,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融合的智慧教研体系,盘活全省的教研资源,开展跨区域、跨层级的联动教研,缓解基层教研员数量不足,对课程教学改革支撑不够的问题。同时,将部署课堂教学的智能分析系统,伴随式采集教师课堂教学数据,支撑开展基于数据循证课例研讨、教师研修等活动,精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教育体系,为避免因技术代差加剧区域教育失衡,将全域布局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加快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助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