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这一站,贵州》(第二季), 触碰千年苗医的故事
1月6日21:20,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制作、“贵州大曲”冠名的大型纪录片《这一站,贵州》(第二季)播出了第三集节目“智”,其中苗医因其神秘的文化色彩引起了广泛关注。苗医是中华民族医药中的一枝奇葩,有别于现代医学的知识体系,自有一套看诊体系,被誉为“大山深处的瑰宝”,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08年,由贵州雷山县申报的苗医药苗医正骨、蛇伤疗法和“九节茶”制作工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
苗族医药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生产和与疾病斗争过程中创造了极具有苗族特色的医药历史。据记载,苗族医药学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苗族的母系氏族距今七千至一万年左右,她们发明了苗医药,苗族民间仍存在“治病前请母药王,治愈后谢母药王”的传统。而有些苗医认为他们的始祖是各巴嘎(译为公药王或药王爷爷)。至今黔东南的苗医,依然十分非常崇敬“药王”,每当有病人治愈,就要以杀鸡的方式来敬祭“药王”。西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营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但此处的“苗父”是指高医术水平的苗族老人,如“公药王”“药王爷爷”巫彭及“十巫”之类的苗医名师,而不是单指某一个人。九黎部落在蚩尤为首领的时期,部落与炎、黄部落发生战争,苗医起到了治疗保健作用,苗族古籍《古老话》中记载,在蚩尤和黄帝战争的上古时代,苗族部落的上层机构就已经设置有管理防病保康的苗医官。到了明代以后,苗医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收录了42种苗族药物。清代吴其睿《植物名实图考》也记载了不少苗药。长征时期,贺龙元帅也曾指示“不但要物色好的苗族向导,而且要动员苗医随军前进”。
从“神农尝百草”“蚩尤传神药,医治疾病”“祝融传按摩强身术”发展至今,苗族医药历经千百年来的薪火相传,逐渐形成了“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优秀民族医药学。
独到之处
苗族医药学是苗族祖祖辈辈治病防病抗疫实践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苗族是一个长期迁徙的民族,历史上至少有五次大的迁徙,最终聚居在以贵州为中心的我国西南和中南的苗族聚居区地处亚热带山区。民族历史和聚居区自然环境为苗医学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赋予了苗医药学“迁徙文化”和“大山文化”的两大特色,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医学体系。
1.独特的使用人
说到苗族,总显得十分神秘,这与苗族的“巫”文化盛行关系甚大。汉族地区在春秋时期,巫与医已经基本分离,但一直迁徙、避世的苗族地区,却比较完全地保留了“巫医合一”的特点。在苗族,巫、医都是同源的,巫医既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掌握着治病救人的方式。节目里黔北铜仁松桃的苗寨就延续着这样的传统。巫师就是医师,在寨中声望极高,巫医的传承仅以师承父授,或以谚语歌诀、口传心授为传播方式,世代担负起着守卫寨中苗民健康的重任。
2.独特的理论体系
苗族医药学以“苗医生成哲学”为指导,“两纲五经”作为统领用药用医的纲领性理论,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冷病、热病。具有独特的“毒乱学说”“四大筋脉”“九架组学说”等学说。
3.独特的疗法
从疗法上来看,苗族医药学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其中内治法包括“八大诊法”“治毒九法”等;独具特色的苗医外治法包括苗医刮治法、苗医挑刺法等等。
4.独特的治疗理念
苗医认为:无毒不病,“毒、亏、伤、积、菌、虫”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种因素,而“毒”排在首位。所以苗医治病以治毒为法,以通散为要,以补法为全,以保胃为康,以外治为精,以治伤为本,以治身为主,以治心为辅,讲究身心同治。
5.独特药剂
苗族的聚居区大多地处亚热带的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生物多样性突出,孕育了丰富的药用资源,也形成了苗医药学独特的用药方式:苗药素有公药、母药之说,多以植物为药,喜用鲜药,就地采集,不经炮制,擅用毒药。在苗药中,花椒是药,野草也是药,真正做到了“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
发展现状
贵州省是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苗医药学的主要发展阵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民族医药的不断重视,苗医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 出版发行一系列苗医药书籍和药材标准。如《苗医基础》《苗医药物学》《中华本草·苗药卷》《贵州省中药及民族药材质量标准原植 (动) 物彩色图谱》《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
其次,培养苗医药人才。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苗医科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苗医学重点学科,通过开设本科苗医学基础课程、培养硕士研究生、开设民族医生培训班、举办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建立苗医数据库等形式培养了大批苗医药人才。2017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挂牌成立“贵州省苗医医院”,通过积极开展苗医学科研、医疗和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深入基层、克服困难,广泛搜集,整理了贵州苗医药的众多诊疗方法,并与传统针灸、推拿疗法相结合,创立了一整套针对多发病、疑难病,特别是各种慢性疼痛疗效确切的苗医治疗方法。
第三,推广苗医技术运用。通过向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贵州省发改委、贵州省社保等部门申报,于2018年5月获批苗医弩药针疗法、苗医刮治疗法、苗医隔药纸火灸、苗医刮治法、苗医挑刺法、苗医涂搽、苗药熏蒸、苗药泡浴等22个苗医特色外治法进入医保目录。
第四,苗药产业化。目前, 贵州省上报的苗药品种大多已上升为部颁标准, 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药品, 其中包括有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剂、喷雾剂及贴剂等剂型,深受市场喜爱。
神农尝百草是远古先民对自然的好奇,蚩尤传神药是人类对生命延续的渴望。泱泱华夏,幅员辽阔,数千年奔走聚散造就了苗族人民热情豁达的性格,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苗医药学。苗医药学就像一个千年不弃的守护神,在远古时代建立苗族先民与自然的连接,在大迁徙的荆棘之路上救死扶伤。未来,它也将继续同行,在灿烂无比的中华民族医学库中熠熠生辉。
更多关于苗医故事,更多贵州鲜为人知的历史,敬请登陆优酷视频、腾讯视频、哔哩哔哩、IPTV搜索《这一站,贵州》(第二季),寻找你心中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