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藏同心|积水潭贵州医院为高原患儿重启奔跑人生

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 | 2025-08-14 10:26

在北京积水潭贵州医院小儿骨科里正在上演一场跨越雪域高原与黔贵大山的生命接力。在首都医疗援藏专家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共同守护下,两位藏族孩子重新挺直了脊梁,迈出了崭新的人生步伐。  

4岁男孩次仁和11岁女孩卓玛(化名),他们是来自西藏偏远地区。自幼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导致步态异常,家庭的经济困境和当地医疗资源的限制,让这场“脱位的奔跑”持续了十余年。随着年龄增长,手术难度呈几何级增长,如同背负着沉重的枷锁。

转机出现在2023年。曾在西藏开展医疗援助的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副院长杨劼,凭借其成功治愈百余例高原大龄髋关节疑难病例的经验,成为孩子们的新希望。在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全程资助下,两条跨越3000公里的求医之路在贵阳交汇。 

面对骨骼已定型的复杂病例,杨劼团队采用个性化截骨矫形方案,在毫米级的操作空间里重建髋关节结构。6小时的高精度手术,不仅是对技术的极致考验,更是对医者仁心的锤炼。

当小卓玛手术成功后,她的母亲激动地握住医生的手:“感谢医院,感谢医生!”这份感激背后,是国家援藏政策持续深化的缩影,是地方政府‘医疗兜底’机制的温暖实践。

如今,两个孩子逐渐康复。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500例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其中偏远地区占83%。本次救治成功探索出“地方保障+援建医院承接”的精准帮扶模式,为破解高原疑难病症救治难题提供了新方案。

杨劼副院长表示:“让每个孩子平等享有奔跑的权利,是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我们将继续深化藏黔医疗协作,把技术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

从喜马拉雅山到苗岭侗乡,从蹒跚挣扎到昂首前行,两条重新挺直的脊梁,连起了民族团结的生命线。这是健康中国建设的生动注脚,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