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山到云端:经彩浓情实践团助力桃子坪村电商“破茧成蝶”

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 | 2025-08-23 14:2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财经商贸系“经彩浓情”志愿服务实践团前往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学孔镇桃子坪村开展“电商赋能新农人 数字振兴新农村”实践活动。以专业所长为笔,以田间地头为卷,书写着助农兴农的青春篇章。用数字化工具激活乡土资源,在城乡对接的实践中筑牢专业根基,绘就了一幅产业增效与民生改善共生共荣的乡村图景。

(一)入户开展村情调研,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在贵州省仁怀市学孔镇桃子坪村的深山里,金黄的南瓜、饱满的干豇豆、醇香的小黄豆等优质的农产品因交通闭塞而“困”在山中,难以走出大山。实践团队通过走访、慰问、两清两改两治理帮助打扫卫生等方式深入村民家中摸清当地特色农产品,统计村民对电商直播的了解和意愿,为后续电商直播做好调研。实践团队员采访了村里的老党员杨光清,他表示作为党员义不容辞地应参与到乡村电商直播农产品销售中来。当地的困难户的阿姨们也表示电商直播能帮助增加收入,是一件她们愿意尝试的有意义的事情。

(二)亲身力行,多维联动构建电商助农服务网络

实践团队深入走访当地农户亲自参与劳动,全面了解当地农产品种植、收获等工作,帮助当地村民精准选品:从“鲜货受限”到“干货突围”。起初,团队计划销售鲜南瓜、干豇豆等农产品,但受限于平台规则和物流保鲜难题,几经调整,最终选定小黄豆、干豆角、小花豆、干土豆片等耐储存、易打包运输的干货类产品。团队结合抖音电商的流量偏好,为每款产品设计差异化卖点:小黄豆:突出“高山原生种,零添加”的健康标签;干土豆片:强调“传统手工切片,农家自然晒制”的工艺特色。

(三)攻坚克难,全力搭建电商助农平台
实践团为搭建学孔镇桃子坪村电商直播平台,多次和桃子坪村村委干部召开讨论会,和村民召开群众会进行讨论和交流,做好电商直播的相关知识普及,提升村民的接受度和参与度。成功申请搭建了“仁怀学孔镇创意农品屋”官方旗舰店。实践团通过前期的选品精心拍摄商品图片、编辑直播产品的上架链接、设置产品直播价格、策划直播活动和互动等方式,不断提升直播质量。直播的同学根据产品特色撰写亲切的话术脚本,让“听得懂靠得近、大学生直播助农”成为直播间的主色调。

山区农产品要走出大山,最大的问题是物流,实践团通过网上搜集四通一达官方网站和助农直播相关政策,积极寻得当地物流公司的联系,最终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经过多方比价和多次谈判敲定最终物流合作商。为节约物流打包成本,实践团和村干部一起动手将废纸箱裁剪成一个大大小小的纸箱进行包装打包。

(四)首次直播引爆:三天6000+观看,山货变“爆款”

实践团队结合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驻桃子坪村第一书记王琴策划“驻村书记带好货 三下乡学子直播促振兴”连续3天直播活动,由“驻村书记主播+学生辅播+村民代表”共同出镜,通过讲解农产品的制作过程、烹饪方法吸引超6000人次观看,直播秒杀、互动连线等方式实现了831元的销量,7.22万次曝光,其中干土豆片和小黄豆以单品爆款出圈。直播后,实践团队马上称重、打包、包装、打印物流单,第二天一早发货、运输。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优质的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五)电商直播不止于带货,是播下希望的种子

“以前这些黄豆吃不完,隔年就生虫可惜了。现在能换成钱了,外地的朋友也可以吃到我们这里的豆子了”王奶奶感慨地说道。让村民不起眼的本地黄豆如今却成了直播间里的“明星产品”。一位粉丝留言:“买的不只是豆子,是一份支持大山的心意。”实践团成员李同学回忆,“熬夜改脚本,但听到订单提示音一切都值了。”为了第一时间发货,团队称重、打包、核对订单到凌晨。“当首场直播顺利结束,现场响起了久违的激动鼓掌声和欢呼雀跃声”。

这场技术为桥,以技能为帆,架起的电商“从无到有”的突破航艇,为桃子坪村打开了可持续的电商通路,让深山里的优质农产品真正“驶”出了大山,如今,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第一驻村书记王琴和桃子坪村村干部组成了电商小组,持续为当地的村民销售优质的农产品。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帮助推动“桃子坪”品牌认证,引入溯源技术,让消费者见证从田间到舌尖的全过程。这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还孕育着更多可能。

来源: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财经商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