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贯城河回来了!

贵州交通广播 | 2024-01-26 09:45

全长10.8公里的贵阳贯城河,自北向南穿老城而过,曾经河水清澈,像围在城市腰间的一条玉带,故又名“玉带河”。上世纪六十年代,河水污染日趋严重,加之人防工程建设,河上铺设盖板,此后贯城河长藏于贵阳地下。2024年初始,贯城河揭盖复涌,再现水清河晏。

“经巡查,可以开闸。”

“收到。”

1月24日晚10点30分左右,位于虎门巷的贯城河节制阀门开启,清澈的河水喷涌而出,顺着河道,潺潺流入贯城河。

“河水流出来啰,贯城河又回来啰!”说话的是贵阳市云岩区龙井社区的居民毕生荣,今年88岁。看着清澈河水,老人红了眼眶。“原来我们小时候,水也清亮,我们在下面玩,还可以脱开衣裳在这洗澡。”

自贯城河复涌项目开工以来,老人时常带着儿子毕玉成过来“监工”。世代居住在贯城河边的他们,老一辈常怀念两岸繁荣,年轻一辈却从未见过河道全貌。“以前贯城河上都是小吃街和停车场,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五十多,没有完整看过贯城河,还是很遗憾。”

早在南明河还环绕于老城之外,穿城而过的贯城河被称为贵阳历史上的“母亲河”。它发源于贵阳市北郊唐家山,流经杨柳井、大营坡、医学院,在盐务桥上游与盐务大沟交汇,再从盐务桥沆经云岩、南明主城区至博爱路六洞拱桥处汇入南明河,全长约10.8km。

随着河岸住户增多,排污入河让贯城河黯然失色。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副主任吕明介绍:“当时排污全都是走贯城河,逐步污水就越来越多,贯城河就慢慢失去了原来清澈见底的情况。”

上世纪60年代,贵阳市以在河上加盖的方式修建防空洞壕。后又陆续建设停车场、绿化景观等设施,大部分河床被覆盖,“消失”在人们脚下的贯城河,水体污染更加凸显。

毕生荣、毕玉成两父子回忆当时:

“盖起下头更老火!两面倒垃圾,污水全都倒在那里。”

“污染肯定多!两边的住户排污的不管是哪样水,大小便都是倒到河里,那时都是脏、乱、差的。”

20世纪80年代,贵阳开始早期的水污染治理,但是收效甚微。吕明说:“当时治理比较简单,就是在河床底下铺设两根截污管,把沿岸的污水接到截污管里面。但是净污能力还是有限,一遇到发大水,污水会溢出来,最终还是流到南明河。”

随着城市发展,贯城河的水质曾一度降至劣Ⅴ类。为彻底整治流域污染问题,贵阳市在2012年实施南明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基础上,将南明河治理目标从“流域治理”推向了“城市治理”。调整南明河原有的在下游“大截流、大排放”规划建厂的做法,按照“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近回用”的思路,2017年12月启动于贯城河流域的贵医再生水厂、六广门再生水厂建设。

六广门再生水厂地下埋深32米,是全国最深的地埋式水厂,2022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贵阳中节能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根华向记者介绍,污水从贯城河截污口经引水隧道进入再生水厂预处理区,后经生化池区、MBR膜池区、紫外线及次氯酸钠消毒,经在线设备实时检测合格后排入贯城河。再生水厂的“净肺”功能,让贯城河揭盖复涌有了底气。

陈根华说:“整个贯城河上游的污水溢流量达到16.55万吨,而贵医再生水厂设计日均处理污水5万吨,六广门再生水厂设计日均处理污水12万吨,出水水质均达到地表Ⅳ类水体标准,实现了黑臭水体向优良水体的彻底转变。”

今年1月中旬,贵阳河湖保护中心、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云岩分局、云岩区水务管理局等对贯城河进行了再次巡访。吕明说:“整个河水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贯城河的水是清水流入了,我经常看到有虾子在河里,现在已经出现这种水生动物,原来是不可想象的。”

1月下旬,老街巷太平路将迎来蝶变。作为太平路改造提升项目的重要一环,贯城河揭盖182米,复原后的北门桥、龙井桥横跨河上,贵阳老城核心区再现“小桥流水”。

24号晚,贵阳市民罗玛宁站在崭新的龙井桥上,举着手机,记录下贯城河水复涌这一刻。“贵阳市空气也挺好了,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生态环境现在是越来越好。作为老贵阳人来说,生活在贵阳的环境,感到很幸福、很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