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大山里的音乐课堂 为孩子插上音乐的“翅膀”
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是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自主开发的品牌公益项目,该项目于2021年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启动实施以来,通过捐建音乐教室、捐赠乐器等方式,为紫云部分学校提供了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不断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才能,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文化自信。
近日,记者走进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第六小学为爱黔行音乐教室看到,室内整齐排列着手鼓、电子琴、芦笙等乐器,在另一边,同学们正在音乐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跟着节奏,打起手鼓,演奏着欢快的音乐曲目《布谷鸟》。据介绍,手鼓以其节奏感强、简单易上手的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据了解,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第六小学为爱黔行音乐教室是由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捐建,旨在将乐器和舞蹈融入学校音乐课堂,为学校学生提供系统专业的音乐学习机会。除了捐建音乐教室之外,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还向紫云六小捐赠了手鼓、电子琴、芦笙等乐器,丰富学校的音乐教育资源,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紫云站长覃治羽:2021年的时候,我们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开启对学校的公益支持,陆续捐赠了手鼓、芦笙等乐器,我们学校音乐课堂渐渐开展起来,学生的课后生活也丰富起来了。
除了捐建音乐教室、捐赠乐器之外,2023年期间,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还聘请了1名校外音乐培训老师到紫云六小开展电子琴教学工作,增强该校音乐教学师资力量。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第六小学学生班妙涵:在电子琴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的曲子,让我特别的开心。我可以在家里面给家人们展示我在这里学的电子琴的曲子,我还在电子琴里面认识了很多朋友,我们都很喜欢电子琴。在电子琴里面,我们可以一起玩,可以一起弹电子琴,还可以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让他们知道我也有长处。
如今,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第六小学为爱黔行音乐教室内,各种音乐器材琳琅满目,同学们可以在里面学习手鼓舞、芦笙、电子琴、合唱等课程,共同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第六小学位于云岭街道磨南村,是易地扶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928人,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为该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视野、接触各类音乐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加丰富的音乐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第六小学副校长陈廷明:2021年,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开启对学校的公益支持,陆续捐赠了手鼓、芦笙、电子琴等乐器,初期他们还派老师到学校指导和培训,学校音乐课堂渐渐开展起来,学生的课后服务也丰富起来了。目前,学校已开设芦笙、合唱团、舞蹈等 20多个社团,为孩子的课余时光增添了多样色彩。其中,手鼓、电子琴、芦笙课和合唱团课程已常态化推进,学校的音乐教育初见成效,学习氛围也很浓厚。
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才华的平台,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还通过组织举办2023年梦想未来音乐节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节目表演当中,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展现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孩子们在心中播下音乐的种子,帮助他们插上音乐的“翅膀”。
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紫云站长覃治羽:在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是通过整合社会慈善资金和志愿服务力量为偏远乡村小学捐建音乐教室,开展一些乡村音乐老师培训、资助校园社团活动和音乐展演,并且在我们县域孵化一些名师工作室推动县域乡村音乐生态建设。现在我们通过项目培养乡村儿童的审美文化素养和自信心,陶冶情操和塑造完整人格,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自信成长。现在我们经过5年的发展和沉淀,已经成为全国乡村音乐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公益项目之一。
截止2024年,大山里的音乐课堂投入了2000多万元,在全省40多个县400多所学校捐赠了音乐教室。在紫云捐赠9所音乐学校,并在去年中央财政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2023梦想未来音乐节,活动资金5万余元,邀请了10所乡村小学、2个民间乐队,累计参与演出300余人,参与观看近1000人。
记者:伍涛 肖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