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说党史丨毛泽东谈遵义会议

撰文 陈松 | 2021-06-21 12:16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除了犯过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李立三“左”倾机会主义两个错误之外,还犯过下述的两个错误:其一,是在1931年至1934年的“左”倾机会主义,这个错误使得土地革命战争受到了极端严重的损失,得到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不能战胜敌人反而丧失了根据地削弱了红军的结果。这个错误是在1935年1月扩大的中央政治局的遵义会议时纠正过来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6年12月)

遵义会议,实际上变更了一条政治路线。过去的路线在遵义会议后,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不能起作用了,但在思想上主观主义的遗毒仍然存在。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1941年9月14日)

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个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同志们把好的账放在我的名下,但绝不能忘记他们两个人。当然,遵义会议参加者还有别的好多同志,酝酿也很久,没有那些同志参加赞成,光他们两个人也不行;但是,他们两个人是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的,作用很大。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
(1945年6月10日)

遵义会议时,凯丰说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去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怎么照书本去打?那时,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看过。那个同志硬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他也没看过。从那以后,倒是逼着我翻了翻《孙子兵法》。

会见日本社会党顾问铃木茂三郎
率领的访华代表团的谈话
(1962年2月)

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议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1年的,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批评了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说苏联一切都对,不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同外宾的谈话
(1963年9月3日)

毛泽东同贺子珍谈起遵义会议,还说过这样一句话:那时争取到周恩来的支持很重要,如果周恩来不同意,遵义会议是开不起来的。

(王行娟:《贺子珍的路》,

作家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在长征以前,在政治局里我只一票。后来我实在不行了,我就先做了王稼祥的工作。王稼祥同意了我的观点。又通过王稼祥,做了张闻天的工作。这样,政治局开会,经常是两种意见,一边是我、王稼祥、张闻天,三票;他们那边是四票,一票是博古,一票是李德,加上另两位。每次开会,都是三票对四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不知开了多少会,一直是三票对四票。后来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我就说,老是三票对四票下去不行。我们扩大一下,我把拥护我们的主张的下面是人找来,你们把拥护你们主张的下面的人也找来,搞个扩大会议。这样,才有了遵义会议。

(《叶永烈采访手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毛泽东生平简介

长征前及长征期间: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今属韶山市)的一个农民家庭。

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毛泽东从上海回长沙后,开始组建中共湖南地方党组织。

1922年5月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工人运动。

1925年2月,毛泽东偕同毛泽民和夫人杨开慧,带着岸英、岸青两个孩子回到韶山,深入调查和研究农民问题,积累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的经验。

毛泽东1927年8月~10月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发言中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多次粉碎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围剿”。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主持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重申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批评了军内的一些错误倾向。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三次“围剿”。

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战法,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

1931年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全体会议在宁都召开。由于毛泽东抵制“左”倾军事领导,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回后方专做政府工作。

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毛泽东再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934年10月中旬,由于国民党重兵已推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毛泽东随中央纵队,从雩都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湘江之战后,国民党当局已判断红军将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沿途布下重兵企图围歼中央红军。博古、李德仍坚持按原计划前进,使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原定计划,立即转兵向西,到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开辟根据地。毛泽东的主张得到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的赞成和支持。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举行会议,与会多数同志接受毛泽东继续向贵州西北进军的主张。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场举行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决定强渡乌江,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毛泽东出席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会上对最紧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作长篇发言。批评秦邦宪在向大会报告中谈到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敌强我弱等观点,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指出秦邦宪和李德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运动战,以所谓短处突击“战术原则支持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从而被敌人以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使红军招致损失;强调这一路线同红军取得胜利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是完全相反的。”毛泽东的意见得到大多数与会者的支持。陈云写的《(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记载:“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1935年1月12日,毛泽东出席遵义全县群众大会,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

1935年3月4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委托毛泽东任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

1935年3月12日,中央在贵州遵义县苟坝村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遵义会议后的组织整顿工作便大体完成。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长征到达保安县吴起镇。

毛泽东长征后任职情况:

1935年11月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

1936年12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43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

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局主席。

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76年9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