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人民街:疍家渔民歌声多
在北纬18度的南海边,有一处由人民街一巷至人民街十一巷的围合区域,这里就是三亚市吉阳区红沙社区居民委员会人民街街区,也是祖国最南端以“人民”命名的道路。这条街区一端连着祖国广袤的南海,一面连着安居乐业人民的心,这里的干部群众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书写着新时代奋斗的美好画卷。
△ 三亚人民街绿荫婆娑
“海南人民真幸福,感谢呀中国共产党。”
三亚人民街绿荫婆娑、海风轻柔,这里集中居住着较多的疍家渔民。他们过去常年漂泊海上,以捕鱼为生。而今疍家人告别“海上漂”,上岸“陆地走”。疍家阿婆苏桂花用咸水歌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居住在人民街上的疍家人郑勇其,在南海边开了一家疍家渔排。他告诉记者,每天晚餐,这里的客人特别多。
“客人是吹着海风,看到一艘渔船早出晚归。”
△ 记者采访疍家渔排老板 郑勇其(右一)
郑勇其的渔排一开业,三亚市吉阳区红沙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宣传委员王政多次上门跟他讲解环保的重要性,还协调红沙社区在渔排边上设置了分类垃圾桶,教渔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污水。
郑勇其:通过工作人员解释一番,污水必须要进污水管,不能直接排海,或者说排到那个雨水管道。就是为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城市,那肯定是会对我们有益的。都会来协助、指导、还有监管。
王政一次次地上门服务让郑勇其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郑勇其带领员工自觉保护环境。环境好了,来看风景的人多了,生意自然越来越红火。
“政府这块为我们服务,我们也为客游服务,大家都是为了这个城市更好地发展。”
△ 记者采访红沙社区宣传委员 王政(右二)
疍家人喜欢用歌唱的方式抒发感情。家住人民街9巷的疍家阿婆陈月清说起自己的养老生活,兴奋地唱了起来。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我总是唱这个歌,因为有国家养我们。居委会那个领导很好的,帮我们那跑来跑去,还照顾我们。”
陈阿婆说的是红沙社区宣传委员王政。阿婆年近80,现在每月有3100元的养老金。每年一次的养老金认证,王政和同事们上门为老人办理,让阿婆感受到了被关爱的幸福。在人民街,享受关爱的可不止陈月清阿婆。
△ “一顿饭的陪伴”志愿服务队
“阿婆,我们又来啦!今天包饺子给你,然后包完放在冰箱里面冻着,你每天早上可以吃。”
人民街街区独居老人不少,这里开展了“一顿饭的陪伴”志愿活动。由社会组织、爱心商家、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每月至少一次定期到独居的老人家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陪伴聊天。
这天,党员吴平焕和 “一顿饭的陪伴”志愿服务队,来到人民街80岁独居老人徐兰珍家中,有的包饺子、有的打扫卫生。邀请徐阿婆的邻居86岁的余亚尾阿婆、71岁的吕保兰阿婆和59岁的庄石引阿婆一起吃饺子。
△ 独居长者
徐阿婆:谢谢你们,我们也一起快乐。
庄阿婆:关心老人,关心母亲,谢谢你们,谢谢孩子,你们是我们的孩子。
幸福的笑脸是为人民服务最好的诠释。笑脸的背后,是持续提升的民生温度,是为老百姓生活不断增加的幸福厚度。
△ 关爱独居长者
吴平焕:我们主要就是想通过提供这个情感关怀为出发点,去关爱独居老人,然后给予他们温暖的陪伴。
一顿饭,既是千万普通人的日常,更是感情的纽带。现在,越来越多的爱心志愿者加入到了“一顿饭的陪伴”志愿服务中。
“我是搞餐饮的,他想吃什么,我就可以做给老人吃。”
“很有成就感,能用微弱的光能照亮身边的一些东西。”
△ 志愿服务队发起人吴平焕与独居长者
在南海之滨的人民街上,我们看到的是比南海更加澄澈的为人民服务之心。
三亚市吉阳区精神文明服务中心主任陈向前:在人民街上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晚年,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到实处。